戴金兰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学校
摘要: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融入了明显的叙事学色彩,要求考生从叙事学的角度去鉴赏小说。在高考小说备考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的叙事方式,熟练运用小说叙事的艺术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新高考 小说 备考 叙事学
新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由主要侧重小说的四大要素考查,转变为在小说四要素的基础上增添叙事学的色彩,拓宽考查的范围,加大考查的难度,但融入了更多的理性的色彩,利于引导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更能锤炼考生的思辨、探究的能力。
在高考小说备考中,运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整个故事,掌握小说的叙事方式,走进小说作者的视野。
一、重视不同的叙事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
叙事视角即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尝试从叙述者的角度去感知人物和情节。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三种。
高中语文必修3中的《祝福》,小说开始和结尾采用内视角的方式,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祥林嫂的故事,由“我”来说,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中间穿插祥林嫂的几段重要人生经历则采用了全知视角的方式,能客观、全方位地叙述祥林嫂的故事。小说多种视角的交替运用,既增强了叙事的灵活性和艺术性,又可以多层面、立体地表现出祥林嫂集勤劳、善良、淳朴、愚昧、麻木、无知于一身的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备考中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巩固练习,例如(2018年·全国卷I)《赵一曼女士》阿成,提问:分析本文叙述视角的特点和好处。小说《昔日之光》夏筎,练习:分析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好处。小说《船过清浪滩》刘舰平,练习:小说中安排了“我”这个人物,主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可见,不同的叙事视角在小说中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叙事视角鉴赏小说,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走进小说,解读小说,鉴赏小说。
二、把握叙事节奏和匠心的结构安排
小说的叙事结构具有节奏美,线性历时节奏,是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时间则是小说叙事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借助叙事节奏,小说可以构造一个与读者经历过的真实世界相吻合的艺术世界,也可以构造一个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天马行空式的艺术世界。
例如《别茶》刘帆,中间插叙了爷爷相关的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交代了钱之江想去看茶的原因,还揭示了做人要有家国情怀的主题。提问:本文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叙事结构是怎样的:有没有线索?开头有没有设悬念?开头和结尾是否呼应?是否运用倒叙、插叙、补叙?行文是否有曲折、波澜起伏?结尾是否意料之外?等等。
巩固变体练习如(2017年·全国卷I)《天嚣》赵长天,提问:本文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又例如(2018年·全国卷I)《赵一曼女士》阿成,提问:本文情节构思有哪些精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练习:小说在叙述赵一曼的故事时使用了插叙和补叙,请指出来,并分别说明其好处。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还会采取些吸引读者的叙述技巧,如时空交错、对话、意识流等。
例如时空交错,会在文中出现历史与现实穿插、童话与现实穿插、梦境与现实穿插、历史与未来穿插等等,从中灵活运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方式,丰富小说内容,使小说人物形象更立体、更鲜活,是行文跌宕起伏,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例如小说《昔日之光》夏筎,练习:小说借助“大屏幕”、“光幕”、“平板电脑”三个载体叙述故事,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组织答案时,可以这样思考:三个载体如时空穿梭机,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多方位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三个载体叙述故事回到历史,去到未来,将历史和未来交织穿插,突出历史人物的现实意义,使作品内蕴更丰富。“大屏幕”、“光幕”、“平板电脑”三个载体属于新时代、高科技的年代见证,用它们来叙述奶奶的老故事,更具有年代的烙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艺术感染力更强。
小说的叙事节奏,别具匠心的结构安排,都是小说吸引读者的技巧之一。考生如能掌握小说的叙事节奏,理清小说的结构,捕捉小说的叙事技巧,能帮考生找准答题的切入点,领悟到小说的艺术魅力。
三、阅读视角改变对小说主题表现的影响
叙事视角也称叙事聚焦,小说的叙事视角指小说进行故事观察、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小说的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了小说构成方式的差异性,也决定了读者、接受者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高中小说备考中,教师可以以叙事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审视、探究小说所描述的一切,去重新认识人物对故事的评价、作者对故事的评价、作者对人物的评价等,以提高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小说视角变化、切换对品味小说主题的重要性。
例如《小精灵和小商人》丹麦安徒生,提问:通过小精灵,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7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小精灵的视角去看故事、看世界。小精灵的爱憎、喜怒哀乐就是作者情感的映射。如文中小精灵不知不觉流泪了,“不过他在流泪的时候却又一种的幸福之感:跟学生一起坐在那株树下该是多么幸福啊!”,抓住关键词“流泪”、“幸福”,能感受到小精灵对诗歌艺术的向往和热爱,对学生那样虽贫困却不放弃精神追求的人的钦佩和赞美。
又如小说《讲究》孙春平,提问: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谁是主人公?回答文中任意人物都行,言之成理即可。如果回答是赵小穗的父亲,那需要站在赵小穗父亲的视角去看“讲究”,从小穗父亲的身份、言行举止、情意去感受“讲究”,文中小穗父亲的“讲究”感动了同学们,也引起了她们的反思和转变,将情节推向高潮,讽刺了社会上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可见,小穗父亲的视角是最贴近作者的视角,最佳视角的切换,能让读者更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创作意图。
巩固变体练习《行走在岸上的鱼》蔡楠,提问:通过红锂,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7分)。通过视角的变化、切换,学生能感受到不同的视角看小说《行走在岸上的鱼》,能重新认识作者对人物(红锂、白鲢、老黑)的评价,能更容易走进文本世界,更容易走进鱼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与红锂、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叙事学理论进入高中小说阅读教学,能够将高考的要求与学生诉求、教师发展相结合,统一起来以共同达成新课标中关于小说教学的要求,小说阅读的训练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金版学案高考总复习语文》(2019年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语文》(2020年版).广东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