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静
河南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461000
摘要:近年来,全社会日益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全面介绍了自己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面的独特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特色课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引领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独特个体,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我们要因材施教”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精心设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和谐发展。
一、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开展课题研究,研发校本教材
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2004年10月,学校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确定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2005年8月,学校申报的河南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设计》分别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2006年6月,该课题成果汇编《走进孩子的心灵》获河南省教育厅、省教研室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8月,《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式立项, 2007年8月,该课题研究成果《为童心导航——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选编》荣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8月,课题组的实验老师们就制定出了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研制了《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开始着手准备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2008年5月,这套凝聚了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的智慧和心血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1—6册)完成。2009年5月,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1—6册)和与之相配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修订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一样纳入到学校总体课程安排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学校所有孩子都能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洒遍孩子的心灵。
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做好个体咨询
为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学校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个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每天下午的4:00到5:00定时开放,特别是在考试阶段也坚持开放。
为了营造安全、舒适的咨询氛围,更好开展个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学校个体心理咨询室专门布置了彩色地板、猫咪挂钟、卡通窗帘、温馨引导语、靠垫等,置身于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来访者可以更加放松自如地交流。学校还专门开设有“心灵信箱”,有专人负责及时开取信箱,收到信后,心理咨询老师总是以最短的时间与这些同学联系,解答他们的困惑,告诉他们以后遇到诸如此类事情怎么处理,通过对一件事情的处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兼职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的辛勤付出,每学年之初,在教科室组织下,班主任会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性格、家庭、经历以及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的情况,确定需要特别关注和关爱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室同时开通QQ号码,通过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金色校园》校报等途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三、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进行团体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不同的团体,利用多种典型场景和活动,让学生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和疏导。“我的优点缺点大树”“办法千千万”“遇见二十年后的自己”等团队活动,学生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找到解决方法,初步进行人生规划,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咨询室还组建了“阳光大使”心理社团,经同学、老师推荐,心理辅导老师筛选,最终确定出一批热心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惑、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同学,每周二下午在心理辅导老师带领下进行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教育,同时通过自助、互助、他助等形式帮助同学们面对成长的烦恼,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架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桥梁。
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建立三色档案
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从2014年开始就为全体学生建立“绿黄橙”三色心理档案,做好隐私保护,严格实行一人一档,并进行动态、连贯性关注。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设计了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大板块,涵盖家庭背景、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后,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家长三结合,进行“绿黄橙”三色心理档案分级。身心健康、行为正常的学生建立绿色档案,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间题苗头、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建立黄色档案,主要采用团体辅导和专题讲座的途径教给他们调节情绪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建立橙色档案,专职心理辅导老师一对一定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班主任、家长持续关注,家校结合,并借助专业机构,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健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 000(029):56-58.
【2】、冯丽娜.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