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白桂琴
[导读] 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
        白桂琴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渡中心小学 723605
        摘要: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学校要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课程、并重视网络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网络共享平台,弥补农村教育短板。
        关键词:资源开发 农村中小学校 因地制宜
        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有人认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其实不然,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开发并利用农村中小学校的资源呢?在此,笔者就我县各校实情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的地方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基本上形同虚设,只出现在课表上。这两门课一般都是考试科目教师承担,因此多数时间被考试科目占据。加之地方课又没有教材,老师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爪。因此,要想真正落实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其课程资源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课程本身的独特性,没有教材、没有成型的教学模式,因而教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曾在一所偏远的村级学校支教,那所学校虽然不大,但他们却有自己的地方课教材,这给了笔者很多启示。从爱校尊师到文明礼仪、从品行修养到风土人情、从普法宣传再到安全教育等等,无一不是我们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各学校可以组织广大教师把品行修养、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普法教育、旅游宣传、土特产宣传、革命传统、历史名胜、农副产品、农作物生产、乡土文化、经济建设、当地富有特色的生产活动等内容编写进地方课教材,这种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资源,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农村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具有地域特色。都是可开发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地方课程的开发还可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如自然方面的常识,诸如本地动植物、环保、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景观等。社会方面的常识,如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当地的一些重大活动、风俗习惯等。这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的教学内容。能提高地方课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还可发动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参与到地方课程的开发中来,让周围的自然资源成为学生研究学习的基地,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等方式了解地域文化。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询问家中长辈或社会人士,如:当地有哪些传统习俗与传说?这些蕴含地区特色的风俗习惯,都象征着哪些传统文化与人文知识?并探究其历史来源和发展历程,而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素材整理归纳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将学生提交上来的材料撰写为短文,并在课堂中为他们讲解,引导他们以辩证的思维探讨这些传统风俗的利与弊,促使他们去其糟粕并传承精神。如此一来,便可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增长生活常识,还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开发利用好网络资源
        网络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博大的资源,还有其充分的共享性。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要努力搭建起自己的校园局域网,为师生、为班级设置专门的网页,以便学生链接健康、有益的网络,同时设置问题交互平台,方便师生、生与生交流讨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捷的网络资源。
        三、各地区各校要有组织地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多校合作共同打造课程资源。不能“闭关锁国”、各自为阵,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把这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各地区各校要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育资源体系,形成区域内资源网络,拓展师生视野,提升内涵,互通有无,交流共享。包括已有的成果资源,正在形成的和有待开发的资源,如各乡镇中小学校硬件资源的共享,各级课题研究,学校专题教研、优质教案学案集,案例分析,各学科课件资源库,作品集,试题库等软件资源的共享,以及已经形成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共享,还包括未开发、已开发的自然、社会、其它单位部门范畴类的资源共享等等。


        四、开辟校内校外两大阵地,纵横获取资源
        “内外”两大课堂,即两大阵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都是资源,课堂内外资源相为延伸,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互为补充,相为印证,提炼升华。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各种硬件软件资源等,如校内图书室、阅览室、科技室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一切有形、无形的资源,如博物馆、茶园、纪念塔、体育馆、农作物基地、养殖基地等。只要意识在,随处拈来皆资源,精心为用成文章。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多校联合建立种植园、养殖园等劳动基地,或者与学校周围的农户建立联系,取得他们的最大支持,从而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五、强化校本培训,大力开发教师资源。不断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强化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积极开展各种教研、竞赛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搭建交流平台,整合优化资源,增强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意识,切实提升教师素质。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最终达成资源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六、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要重视家长会作用,创新家长会形式。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传统形式,是家长与教师、学校的直接接触。农村学校应当重视家长会的机会,教师尽量与每位家长深入沟通,认真提出对个体学生的教育建议,使家长清晰明确自己孩子在班级近期的表现。这需要将家长会的时间上及形式上做出调整,将家长会融入到学校教学工作整个阶段中。
        其次,要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增强家校沟通。教师作为学校的代表,是家校沟通的纽带,家访作为一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形式,不仅可以增进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更可以促进家长对于学校的信任与理解。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关于学生的信息,也许能够发现学生不同的表现,更加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再次就是,学校可设立“家长开放日”,拉近家校距离。通过学校开放日,让学生的家长可以到学校中,体会孩子在学校是如何学习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家长通过切身的感受,能够更加理解学校教育的作用。反过来,学校有义务接受家长的监督,这也是促进学校管理的一种途径。
        七、开发微课程资源
        随着当前社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教育在网络平台的实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就成为了这一新型教育方式下的一个重要尝试。根据一部分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是会存在一部分学生的掉队,这部分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就可以通过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平台来解决。同时,在互联网到来的今天,民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网络平台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的选择之一。中小学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学校应重视并创造条件指导教师开发微课资源,各片区学校可以联合起来成立视频案例开发研究小组,通过一线教学能手与信息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开发一些有价值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
        总而言之,教育资源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立足当地,利用好身边资源,合理采用多种开发策略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实施,必然能使学校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建军.浅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上),2019(10).
        【2】刘元英.浅谈农村学校特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00(004):P.28-29.
        【3】罗志华.农村中小学校的资源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8(07):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