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义宽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小学 432400
摘要: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语言。孩子们都爱读童话,在他们的童年时光里,既有聪明的小花鹿,又有狡猾的狐狸;既有美丽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又有英俊的青蛙王子的传奇......这些离奇的故事,把他们带到一个有趣的世界里,他们有那里驰骋,在那里遐想,在那里启蒙。孩子们不仅喜欢读童话,而且还有写童话的冲动。那么,作为老师,我们怎样指导学生写好童话呢?下面就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作法。
关键词:创编;童话故事教学
一、经典引路,定型结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教材,选用了七篇童话,占用了两个单元,足见新教材对童话的重视。这也给我们编写童话提供了便利。要想写好童话,不仅要学好这些经典童话,更重要的要从这些经典童话中找出结构特点和表现规律。在教学编写童话故事时,我列出了有代表性的三篇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主人公,然后引导学生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通过列表把这些要素呈现出来,最后得出结论:每个童话故事都会有主人公,都会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些对比分析,学生创编童话的信心高涨起来,畏难情绪逐渐消失,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写童话故事的结构图成已竹在胸。
我知道,光有一张结构图,还不能编出童话来。此时,我趁热打铁对这张结构图进行细化教学,推导出故事的情节——情节预测。要想找出合乎中心的情节来,我也是从经典童话入手,找出一般规律。如,我在教学《小狗学叫》时,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当“小狗”向“小公鸡”学会了叫声后,会出现哪些结果?通过讨论,同学们预测了三个结果:第一,被同类嘲笑,放弃学习;第二,被“无狗国”收养;第三,声音逼真,被其它动物误会。由于本文确立的中心是“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很明显,第一个预设结论不符合中心。第二个预设结论虽然合乎中心,但故事不能发展下去。所以只有第三个预论才合乎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我因势利导,把这一预测方法,引用到创编故事中。通过这些分析引导,童话故事的结构,发展脉落,已经形成。学生们在创编故事时就有方向可寻,有话可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思维逆向,假理成真
童话有两个特点:一是想象和夸张;二是思维逆向。要想故事写得生动形象,情节吸引人,必须让童话上“幻想”的翅膀。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的童话,其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皇帝的新装》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人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应运而产生了那种骗子。这些骗子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延的闹剧。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中,“老屋”一而再,再而三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但是作者逆向而行,偏偏让老屋满足了人们一次又一次的要求。他是想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爱心是有回报的——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跳十万八千里,阿凡提一个咒语就能化难为易、起死回生。这种幻想和夸张也增添了童话的神奇色彩。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运用描写,丰富形象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通过描写能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童话故事要想生动形象,以合乎情理地把形象“人格化”也要对其语言、行为、心理等进行细致的刻画。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段外貌描写:“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此处对“小女孩”的外貌描写,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这里“以美写哀”足以产生巨大的震撼力,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篇文章,还有一处神态描写:“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作者不写小女孩在死亡来临时的痛苦、泪水,而是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祥的死亡瞬间。这种刻画更能引起读者深思。在指导学生写作《国王与啄木鸟》时,我要求学生对“国王”威严的外貌,霸道的语言,专横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对“啄木鸟”这位落难到森林王国的“医生”的外貌,心理活动、语言进行全面的设计。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会跃然纸上,情节才能扣人心弦。
童话将陪伴孩子们走过神奇的童年时光,她像一湾智慧的清泉,滋润孩子的心田,也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他们的创作大门。要想孩子们写好作文,就从创编童话开始吧!
参考文献:
【1】闫新巧. 如何创编童话故事[J]. 快乐作文, 2019, 000(003):18-19.
【2】程永英. 激活学生想象创编童话故事[J]. 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