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
河南省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461000
摘要:通过描述一个班主任在处理打架事件时能够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来申诉自己的委屈;在倾听时老师的表情时而轻松时而严肃,能够做到与孩子们共情;听完后能够让孩子们自己反思并说出自己的错误;这一系列的做法使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会对老师的处理结果感到信服。
关键词:小学 打架事件 巧解 教育智慧 信服
小学教师面对的是7-12岁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另一称呼就是:孩子。孩子们之间难免会闹点矛盾,当孩子们满腹委屈的找到我们时,我们该做点什么呢?
乐乐和豆豆原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人也是同桌,但这几天一直在闹别扭,谁也不和谁说话。
今天,两人矛盾彻底爆发了:
下课了,乐乐拿出飞行棋,身子往后一扭,便招呼边说:“下棋了,下棋了,谁来和我下棋”
坐在他身边的豆豆听见后心里很不舒服。
乐乐招呼来两个同学后,其中一位同学提议再喊上豆豆,四人一起玩。但乐乐边使眼色边做手势的表示不同意。
一直没说话的豆豆感觉很心烦,准备离开,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在站起身的同时很不屑的说:“不就是有个飞行棋吗?谁稀罕。”说完扭脸要走。
乐乐听到后立即回了一句:“有本事你现在去买啊。”
豆豆也不甘示弱:“真可笑,有个飞行棋就觉得自己多了不起”
乐乐连说两遍:“总比你没有强,总比你没有强”
豆豆越来越生气:“你敢再说一遍,我就打你”
乐乐一点也不害怕,边说“打呀,来打呀”边往豆豆身边凑。
豆豆更生气了,准备上去给乐乐一脚,但被同学们拦住了。
乐乐接着说:“就会打人,什么都不会”。
豆豆彻底被激怒,冲破同学的阻拦,狠狠地推了乐乐一下。
乐乐也不是好惹的,于是两人扭打在了一起,同学们一直在试图将两人分开,结果在场面很混乱的情况下乐乐的飞行棋和豆豆的钢笔都被挤的掉到了地上。
同学说:“再不停下我们就去告老师”。
两人停下后发现各自的东西掉到地上,乐乐说:“你赔我飞行棋”,豆豆说:“你赔我钢笔”。两人又争执不休。同学们就提议让他们去找班主任解决,于是,在几位同学的簇拥下两人气呼呼的走到老师办公室。
这件事情怨谁呢?同学乐乐还是同学豆豆?班主任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面对两个委屈的边哭边要争着向老师讲事情经过的孩子,他们的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请一位旁观同学和这两位同学各自陈述。
于是这件事情分别被三位同学站在三个角度陈述了三遍。
老师基本已经了解事情原委,而发生矛盾的同学也在别人和自己的陈述中一遍遍的听到并发现自己错误的言行。
接着,老师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而是提出:“乐乐同学,这件事情中,你有错吗?”
同学乐乐:“有”。
“豆豆同学,这件事情中,你有错吗?”
同学豆豆:“有”。
“那谁先来说说自己的错误?”
豆豆:“我先说吧。”
……
……
在班主任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两个孩子不仅承认了本次事件的错误,而且把之前的小矛盾也都说清了,真是一位智慧的班主任。
而处理此类事件最不可取的的方法恐怕就是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的先批评两个孩子一顿,然后教师给出处理意见。
这位班主任在处理打架事件时能够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来申诉自己的委屈;在倾听时老师的表情时而轻松时而严肃,能够做到与孩子们共情;听完后能够让孩子们自己反思并说出自己的错误;这一系列的做法使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会对老师的处理结果感到信服。
类似的教育事件,大教育家也曾遇到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他们的校园到处都是鲜花,非常美丽,其中花房里有一朵硕大的玫瑰花,特别引人注目,引得全校师生都来欣赏。这天早晨,他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走进花房,摘下了那朵玫瑰花就往外走。这在学校是绝不允许的,摘花不但违反了学校的纪律,而且破坏了校园的美,是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立刻批评那个女孩,而是先想知道那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能告诉我,你摘这朵花是想送给谁的吗?”小女孩害羞地说:“我奶奶病的很重,不能起床。我告诉她学校有这么一朵漂亮的的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只好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让她高兴高兴,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房,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好孩子。”
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宽容呵护了一颗童心和爱心。
要宽容的对孩子,就要容忍孩子犯错误。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以及这个错误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自己心里是清楚的,他们也会想到会挨批评、训斥或打骂,有的也会主动向父母和老师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弥补损失等等。这个时候,如果狠狠地训他们一顿,他们反倒感觉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犯错误挨训,两者持平了,过后则不以为然。训斥过头,还会出现对抗行为。如果能宽容的待他们,他们会感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信任,会更加自责,并能决定痛改前非。
如此看来,处理孩子们之间的打架事件最不可取的的方法恐怕就是教师不分青红皂白的先批评两个孩子一顿,然后教师给出处理意见,应为下策。
教师能够听取当事学生意见并能做出公正裁决,为中策。本文班主任做法即为处理此类事件的上策。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我们必须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放慢自己的脚步,使孩子们能够跟的上我们的步伐。当孩子们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应该蹲下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之后,继续缓慢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薛文平. 教学机智 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
【2】、吴旦周. 以"智慧"引领 用"巧法"解难-吴旦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