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景超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溪南高中 贵州省贵阳市 550025)
摘要:本次文章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厌学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本文以为,学生出现厌学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知识点数量众多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第二,学习时间不合理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在认识到学生厌学行为产生的基本原因后,本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第一,优化教学方式;第二,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计划。
关键词:高中生;厌学行为;春秋战国史
一、高中生厌学行为分析
从小学开始直至大学毕业,学生整个求学生涯长达十余年。在这十余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情绪和厌学行为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进入高中后,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数量还是理解难度都相对初中时期有了很大提升,如果学生不能及时适应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便很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厌学行为进行专业分析,从中总结出导致学生厌学的基本原因。经过长期的实践调研,本人以为是高中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知识点数量众多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难。众所周知,在高中时期学生一共要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而在这四个方面中,每个方面的历史知识也都可以详细划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部分,所以学生的学习量是非常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同样也不例外,在学习这一部分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其中的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的年代,所以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就更多了。知识点数量的增多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学行为。第二,学习时间不合理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我们假设,虽然高中时期的历史知识点是非常多的,但是学生具备一个非常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那么也不至于产生厌学情绪。而当下阶段,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是不够合理的,这也致使他们在学习中虽然付出很多但一直见不到成效,逐渐心灰意冷,产生厌学情绪。例如,有学生总是选择在晚自习最后一节课复习历史知识。经历了一天的学习,学生此时的思维已经比较混乱,精神状态也相对萎靡。而很多历史知识是需要学生背诵的,在此精神状态下背诵历史知识得到的效果肯定不够好。所以,学习时间安排得不合理致使学习效率低下是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消除高中生厌学行为的策略
厌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它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所以这是要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尽可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关于消除学生厌学行为的具体措施,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第一,历史教学方式的优化。所谓历史教学方式的优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秉持开放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推行新的教学措施。教学新措施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历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出积极的探索,同时也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唤起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商鞅变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搜索以商鞅变法为主题拍摄的写实性纪录片。这不仅是因为纪录片本身蕴含的知识点数量非常丰富,更重要的是看视频的学习方式比起传统教学模式,是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的。在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暂停纪录片,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纪录片的播放配合教师的专业讲解,所带来的必然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也实现了用一种高效率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那么心中的厌学情绪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第二,指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规划。学习规划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阶段,高中生对自己面临的学习压力也非常清楚,所以他们关注的重点和秉持的基本想法就是抓住尽可能抓住的时间去学习,对自身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如何改良自身的学习方式以提升学习效率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规划和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春秋战国这部分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首先关注这部分历史中的经济元素并把它作为根本,然后从经济部分的历史延伸到政治历史和思想文化历史。而在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上,尽量选择在清晨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背诵历史知识。”教师给学生做出的学习计划指导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学生按照此方法学习,也会受益良多。而当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时,厌学情绪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三、结语
厌学情绪是学生求学之路上表现出的常见负面情绪之一。当学生表现出这种负面情绪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帮助,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关的策略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韦盛坚. 浅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J]. 吉林教育,2017,(46):21.
[2]李富英. 高中历史教学中厌学现象的对策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