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梦珠
浙江省宁波市东杰幼儿园天宸园区 31510
摘要:2020年的开篇,突发性的公关危机让全国上下陷入了疫情困顿。幼儿教育也在此阶段,乘风而上,借力而为,掀开了在线“云”端教育的新天地。本文从助推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基本,从生活教育为根本,以此探讨在疫情危机之下的幼儿教育,如何以变革为发力点创造出美好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云端教学;以人为本;美好生活
生活具有最充足的养分,孕育着最充裕的养料。幼儿教育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让学生们以生活为根,从生活中吸取能量,从而生长出最茂密的枝丫。基于此,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优化中,教育部提出,教育要从生活出发,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调,促进学生成为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一、优化课堂导入,让教育回归生活
教师在展开每节课的教育活动前,要构思出完善的课堂导入方案,让导入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课堂的最开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体察日常生活、享受日常生活。例如,幼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以一段视频引入,让学生观看科普性视频,教师在视频结束后,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小朋友们,视频中讲得病毒我们是不是看不见、摸不着啊?”
“我们对待这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应该怎么做呀?”
“对,勤洗手、戴口罩是对我们最大的保护!”
在教师有意识地课堂导入下,学生不仅仅能够迅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更能在日积月累中建立起一套真实准确的认知,从而能够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所维系的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疫情危机大班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生活化的教学案例“画时钟”为例,创设孩子与家长共同的学习环境,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案例分析:
【教学背景】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也从线下教育的形式搬到了线上环节,为了能够使幼儿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本次生活化教学课,以画时钟为主要对象,家长在幼儿旁进行指导,幼儿教师通过视频软件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幼儿发展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首先,父母和孩子准备一块时钟,学生通过观察时钟的结构,初步认识和了解时钟,并且通过旋转来研究时钟上面时针以及分针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回答:时针和分针转动的速度有什么区别呢?
幼儿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有的时钟走得快,有的时钟走得慢,家长在旁边可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一点、两点、三点......”,帮助幼儿逐渐了解时钟这一物品,并对其产生学习兴趣。
(二)渐入佳境
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孩子们思考:“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把自己会看的时间画出来呢?我们比一比谁画的多,画的对!”(幼儿兴趣空前活跃,教师借此良机,引导幼儿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活动:首先孩子们用手直接尝试画出圆形的时钟,但是画不圆。其它的小朋友也纷纷遭遇这种情况。有的幼儿开始出现失落和焦虑的情绪。
教师提示:“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一件什么东西将圆形描绘出来呢?”(教师及时缓解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同时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绘了玩具的形状,开始画时钟。
)
(三)意外频发
教师活动:
孩子们在画时钟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孩子把时钟上的数字挤在了一起,导致整个圆空了很大的面积;有的孩子把数字的顺序标错了;有的孩子把指针的长短标错了;有的孩子相对应的数字总是对不齐......这时教师在视频端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你们细心观察一下那些数字是对应的呢?是不是有些可以横着画,有些可以竖着画呢?再看看是长针走得快还是短针走得快一些呢?动动脑筋,答案就出来啦!”
幼儿活动:幼儿们大都受到了启发,开始寻找解决方法,通过先画一个十字,然后标注相应的12、3、6、9数字,再依次将其它的数字标注出来,逐渐画出了漂亮的钟表画。(一些画的不标准的学生,也在家长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了任务。)
分析与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幼儿认识时钟,并且大致了解时钟的构造,以整点和半点为主,幼儿通过教师的提示以及家长的辅助,体验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在难度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幼儿也遭遇了一些小挫折。
教学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积极引导幼儿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加之家长的及时辅助,帮助幼儿重新激发了对此次教学任务学习的兴趣。
教学不足: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画完时钟之后,没有检验幼儿是否真正学会了认识时钟,应该准备教学活动,教师提出具体的时间点,让幼儿在自己画的时钟面上进行标注,并由家长检查是否正确。
调整内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思考整点和半点时候,指针与分针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给与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三、幼儿教育变革的提升路径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要求,育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幼儿教育的提升离不开变革好创新,离不开教师、家长以及幼儿之间得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1.促进幼儿自身发展
教育,创造美好生活。教师的根本使命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自我学习的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健全地认识这个世界,助推学生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过去的幼儿教育,就是带着孩子们玩耍,“看孩子”成了幼儿教育的目的;现在的幼儿教育,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成了教育的要求和内核。
2.幼儿教师自我成长
教育,是一项漫长的求索之路。教师,在为学生服务的道路上不曾停歇。疫情危机之下的教师,不仅在教育实践中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对教育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育要回归生活。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认知,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3.改变家长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教育中,家长的地位更是无可比拟的重要。家长教育理念的改变,才能同教师保持协同的步伐,携手铸就孩子的美好生活。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同家长保持联系,定期为家长普及教育教学知识,纠正家长的片面教育认识,推动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保障学生在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疫情危机之下,教育乘上了“云”端列车,突破了旧有的教育局限,开辟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新天地。与此同时,教育为人的根本教育理念得到了全方位的肯定,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本体出发,踏踏实实地走出属于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郭玲玲.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课程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43-144.
[2]卓琳斌.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探讨[J].成才之路,2019(09):62-63.
[3]邢运兴.幼儿园大班数学集体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孙倩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