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吴鹏程
[导读] 众所周知,往往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
        吴鹏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第四中学 322200
        【摘要】众所周知,往往一道问题的解法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运用“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不被禁锢在唯一的思想牢笼里。今天我们就走进初中教学,来简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方方面面。
        【关键字】初中教学 数学 一题多解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脚步,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已然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的三维目标是最浅层也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一般听取老师授课便会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然而第二个教学目标,便是要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在实践中使得知识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便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简而言之便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自认为是做到了极致,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仅仅是推着学生在学,得不到很好的成效,教师应该做的是领着学生去学,用恰当的方法引领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只有学生自己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好的为他们所用。
        1.2教学思维锢化,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和贯彻的思想就是,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学生就会掌握什么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仅仅掌握知识的表面功夫,难以动脑思考,发挥主体性地位,从而不能深入的去理解、掌握知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的意义
        2.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不同寻常的解题思路会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思考、解决问题,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掌握了这种解题方法,对学生今后在其他各种科目的学习当中也会发挥很好的作用。
        2.2有利于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教师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可以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头脑的变通性和流畅性也会随之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会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学生生活中的益处也不容小觑。比如一些最近或最远路程的选择、衣物颜色的搭配,这些往往都不具备唯一性,因此这种“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实现一题多解
        3.1教师应充分备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备好一门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掌握,也要对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正式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班上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有效且恰当的教学,变换一些固有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初中七年级数学课本第五章第四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提前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方程的内容,因为在小学六年级时学生曾经学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当时学生们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四则运算的方法。在掌握上节课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学生们对于方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备课时着重在于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一种用小学阶段掌握的方法,另一种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
        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尝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老师对于“一题多解”教学内容进行备课的着重点所在。认真备课,充分掌握学生情况,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解题思路,发挥这种解题思路的作用。
        3.2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先大致了解一下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不至于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头雾水,跟不上老师思路。
        比如在初中七年级数学课本第二章第六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跟学生布置一下这节课的预习内容:预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给学生布置一些习题,一些简单基础的可以运用运算律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来解决,一种是常用的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四则运算法则,便让他们用较为基础的方法,另一种顺序便是尝试用运算律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下节课中谈谈自己觉得哪种方法较为简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的实践提前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是有一种,这对于他们今后对于掌握这种“一题多解”的思路有很大益处,也可以把这种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习科目中,我们称之为“学习迁移”。教师应当对这种教学方法持有极高的重视。
        3.3课堂随机布置一题多解的小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某个方面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随堂组织一些规模较小的测验或竞赛,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教师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礼品,也可以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上的鼓励和嘉奖,这样的方式会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思路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通过以上我们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解题思路在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论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都应当重视起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卓勒德别克·热合木.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4-275.
        [2]万敏.运用“一题多解”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20(15):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