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超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中学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我们通过采用有效渗透方法,将数学思想方法合理的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借鉴,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解题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质量;融入路径
现阶段,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快,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将知识进行传授,还需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数学思想方法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思想的含义,找出最为有效的解题路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将这些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亟需引起重视的问题,数学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数学课堂为载体,在课堂中合理的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更多数学思想方法。
一、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适时的融入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能够将比较难懂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知识点等运用图形展示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法的应用易于学生接受,并且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针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平台将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例如:二次函数是学生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这时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平台,使数学教学发生较大改观,并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在课堂中,学生们通观看教师随意移动坐标图以让学生在直观下充分了解其中的内涵。在学习的平移时,教师通过描绘出关于的坐标图,让学生在讲台上移动横坐标轴,其中一个学生在将横坐标轴上方进行平移时,得出了一个结果,即,+K。然后在让另一个学生将坐标轴向左移动,平移的单位为m,所以该公式又变成了。由此可见,不同的平移方向都会得出不同的平移公式,这时学生们在找出平移的规律后,纷纷在课下移动坐标图进行演示,这对进一步掌握知识内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利用自己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灵活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提升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数学思想较多,这就需要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所学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对潜在的数学思想等进行充分挖掘和研究,在对其中的方法进行提炼后,能够使教材分析时具有一定理论支撑和观点支撑。例如:讲解绝对值概念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把握和利用所学知识点,在对进行化简时,主要讨论等情况,这种分类讨论的思想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绝对值符号的内涵,利用符号的内涵去绝对值。同时,这种方法主要是将数学知识分成几种不同的情况,对人的思维进行有效训练。又如:在学习这个方程时,需要考虑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学生们在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后,使得整个公式变得简单,在对取值的范围进行充分考虑后,很快得出了准确的数值。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合理应用建模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模型的运用能够让更多复杂的抽象数学知识转化成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快的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尤其是学生在了解变量关系后,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抽象知识较多,如:几何、函数或者方程等,教师通过融入这一思想,以让学生对数学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同时,为了能够让这些方法更好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易于接受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帮助正确理解建模内涵。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时,教师为了巧设建模,通过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分析,了解计算式的具体内涵。如:教师进行提问:“假如小强要学习的辅导班、图书馆和超市分别在东西的道路上,辅导班在图书馆的东边10米处,超市在辅导班的西边80米处,如果小强想要去同学家里玩,他先从西边走了20米,然后又向东边都了50米,然后向同学家里走,走了5米他又停下了,那么我问同学们小强现在应该在哪里呢?这时学生们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建模让自己身在其中,通过在建模中得出20+(-50)+5,这时学生们得出了教师提出的答案。由此可见,借助生活情境灵活的应用建模思想,这对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思维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如:在做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建模后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后,能够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认知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借助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更多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全面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美玉.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2-73.
[2]孔红云.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策略[J].才智,2019(07):160.
[3]蔡清润.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