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 冯书芳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

        冯书芳
        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中心小学452370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策略,从结合分析探究,明确研究内容;通过资源搜集,准备研究材料;引入实际案例,发动学生探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其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更好地构建研究性学习,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切实有效地突出学生中心,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
        一、结合分析探究,明确研究内容   
        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人公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相比成年人和中学生,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不久,未能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很多内容是从零到一,探究难度异常巨大。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并非所有小节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科学地选择研究的内容。这不仅需要教师充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体系,还需要教师一定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状况。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一章“长度单位”就是相当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节内容。这主要在于长度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类知识,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有着相当巨大的优势,即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导入。另一方面,由于与生活联系紧密,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研究材料也易于收集,这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变得更加方便。而在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一节就是相当适合探究性学习的一节,其原因在于这是一个相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其所涉及到的加、减、乘、除四项基本运算方法学生都已经学习,本节课主要探究的内容为不同算式中各个符号的优先级。当然,在做好概念引入的前提下,不同的章节也有适合进行探究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结合学业数据分析开展不同难度和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通过合理的分析,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明确了研究内容,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资源搜集,准备研究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人公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前置知识,也需要一定的研究材料辅助学习。而其中,很多研究不仅仅需要文字材料,也需要生活中常用的素材,这对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故在研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正确准备研究材料。
        例如在“搭配”这一知识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人民币,每种十张。而在探究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可以以“有几种支付方法”为题,分别构建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得方法数量的规律。当然,教师也可以分别用不同面值的纸币代表不同的颜色,让学生针对颜色的搭配而非面值进行探究。这样,通过充分的沟通,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准备了研究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这对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引入实际案例,发动学生探究
        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相当重要。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案例的引入环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始,在兴趣的激发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也就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方法引入实际案例,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发动学生进行探究,以化被动式课堂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如何判断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轴对称图形是人们生活中日常接触的图形,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这一知识的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录制实景微课视频。在微课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选择年节时期街面或者小店内的景色进行录制。在录制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剪辑。而在探究活动的引入中,教师就可以先播放这一视频,并询问学生“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视频与生活紧密相连,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回答问题更加积极,在后续的研究性学习中主动性也较强。这样,通过合理的案例导入,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了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综上所述,在当今的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发挥着相当巨大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以分析科学地确定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资源收集,并以合理的方法引入案例,以此有效地发动学生探究,真正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晓玲.小学高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2]毕丽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