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化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王梅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持续推进,“实效化”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王梅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中心小学251717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持续推进,“实效化”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开展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实践教学重点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基础感悟上,谈论自己对小学数学实效化教学方法实施的手段,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参考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效化;方法研究
        何为实效化教学。简而言之,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根据学生现实发展的实际学习需要,提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可持续保证效益高、效果好的教学水准,以此做到全面促进学生获得具体性进步,称为“实效化”教学。鉴于此,教师必然需要立足“围绕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不断优化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才能保证获得知识最大化收益。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的教学讨论,实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与学质量,保证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性、可持续提高。
        一、建立科学教学观,优化目标设计
        思维意识决定行为逻辑。那么在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实效化方法上,教师要建立科学教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方法提出的务实性、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堂好课产生的基础前提条件,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点,教师必然需要改变传统主观化的设计制定方式,要立足以学定教的角度,客观分析学生学习认知喜好、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助力教师准确、系统掌握现实中学生学习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提高教师设计目标的科学化与合理性。同时,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做到深度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编著者的教育述求,进而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制定相关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将目标维持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掌握力,从而为实效化教学方法产生奠基实现的可能性。例如,在设计《角的认识》目标上,第一,知识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第二,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3.情感目标: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集体意识、协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这样翔实化、细分化的目标支持上,无疑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性和掌控力,从而也将助力教师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开展游戏竞赛法,提高学习体验
        小学生天性好动不好静,游戏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莫大的吸引力。那么教师要根据学生之一特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游戏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做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能够为教师教学的事半功倍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单元复习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竞赛,以“以小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知识为例,设计出游戏竞赛法。规则如下:首先将班级学生有效分组,分组应遵守“分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之间竞赛的公平,加强组内学生之间具有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积极带动的氛围出现。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然后组织两个小组开展比赛,其他小组一旁观战和积极备战准备。最后,教师不仅是竞赛的组织者,更是一个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记录者,在学生进行比赛过程中通过其不同题组问题的回答上,记录班级学生普遍对知识的薄弱点,便于再一次辅导教学针对。在这样的教与学过程中,即实现锻炼学生计算能力和加强对知识的应用,也助力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优化自己教学过程。
        三、借助情境创建法,增强感知能力
        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抽象、逻辑的代表。那么正处于形象化为主的小学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挑战性。那么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将数学知识从静态化表现转变为形象、直观、生动、立体的情境上,这样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上,教师应该将学生当做课堂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角色,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活中、自然中、历史中等领域的圆,在教师有效整合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下,将圆放大进行动态化演示,这也让冰冷的图形丰满起来,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在这样理论知识与生活建筑相互交互映照下,学生自然能够轻松化、愉快性学习课堂新知,从而达到提升教与学效率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实效化教学方法研究中,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强化自我责任意识,立足以生为本的角度,这样探索出来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才能更加契合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从而才能全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可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2]宋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