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瑞宝
(广州市番禺区毓贤学校 )
摘要:劳动是我们生存的本能,劳动教育也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劳动教育已被纳入重要的德育目标。鉴于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小学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学活动,在学生心中注入劳动观念,不断使他们的劳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本文将从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传播正确的劳动观念;组织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劳动经历,以及通过合作交流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了小学班级管理如何渗透劳动教育问题,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劳动教育
在新时期背景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主要体现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主题思想。作为一线语文班主任,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班级管理中来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基于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小学班级管理如何渗透劳动教育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拙见,希冀对这一领域研究有所启迪。
一、开展班级主题活动,传播正确的劳动观念
在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时,笔者是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案例探讨,以此通过班会教育去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希望学生可以切实实现长远发展。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中,小学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为学生注入正确的劳动观,为劳动体验活动奠定思想基础。鉴于此,教师可采撷相关的劳动教育素材,通过分析素材中的行为观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劳动观点行动的对与错,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论述个人的见解。唯有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小学生的想法,更易于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实现健康发展。
例如:笔者曾开展主题为“劳动是否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班会活动,并预先精心准备了几个教育案例,以供学生学习探讨。如部分人在公共场所无视保洁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劳动,甚至不尊重他们。还有些衣着光鲜的人,当看到清洁工人时,他们往往表现出轻视、排斥的状况,不顾他人自尊心。还有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轻视基层劳动,但自身又缺乏与之理想职业相匹配的能力。在主题班会中,笔者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中的现象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出要尊重劳动、珍惜劳动的案例结论。这些案例极具代表性,就是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事,极易引发学生的现实反思,并使其自省,审视自身是否存在错误的劳动观念及其需要修正的行为。还有学生自我检讨了存在乱丢纸屑果皮的毛病,认识到这是尊重清洁人员的劳动成果,并下定决定改正,一定提高个人素质。此外,笔者还为学生播放了相关的短视频素材,如环节工人起早贪黑地美化城市环境,交通警察在烈日寒冬下维护交通秩序……。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这样坚守平凡岗位的人付出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因此,要懂得劳动意义,学会珍惜,向这些基层劳动人员致敬。因此,劳动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每个通过劳动得到的报酬的人都是让人尊重的。
二、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对于有效教育模式而言,实践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它具有广泛性、实践性及综合性。
一方面不受学科局限,同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悟,并且可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支持室内、校园及课外等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十分灵活机动。在劳动教育中,这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格,促进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能力。为此,小学班主任要及时组织丰富的劳动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展自身的劳动能力,学习劳动新技能,促使让学生懂得任何劳动都要辛苦付出,包括学习,只有努力付出了,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应存在不劳而获的饶幸心理,从而真切地认识到劳动光荣,懂得劳动的真正价值。
例如:为了让学生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劳动品质,笔者曾多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如每周五组织大扫除活动,每次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热火朝天的地干起来,当看到窗户如明镜,桌椅一尘不染,地面整洁干净,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感,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感,大家也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劳动意识,在植树节期间,笔者曾多次开展了植树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植树实践。然后,学生还要在规定区域内为树苗施肥、除虫、打药,当树苗越长越高时,学生们无比的高兴,这不仅实现有效劳动,而且使他们懂得爱护花草树木,建立环境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在细雨润无声中使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劳动品质。
三、通过合作交流方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在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不必不可的关键因子。故而,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劳动教育时,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在辛勤劳动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在校学习规划”的栏目设计,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笔者放手于学生,促进他们的能动作用。因此,这次栏目设计活动全权由各个小组共同完成,并选举出在班上威望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主要负责人,带领大家完成设计任务。为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大家的商议下进行了分工,有的学生负责采买相应材料,并合理地分配经费;还有学生将栏目设计初步划分为不同模块,负责书写内容;还有对栏目设计版式收集大家的修改意见……学生们在互助互帮、默契协作中,通过每个成员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在校学习规划”的栏目设计顺利完成,笔者给予赞赏。学生们在班级合作的良好环境中,劳动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互相督促、共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己身为集体的一员,就应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中增强了劳动责任心,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同时,还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在班级劳动合作教育中获得了劳动成就感。
总而言之,通过调查活动发现,不少小学生对劳动的价值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基层劳动的付出,不屑于基层劳动,他们坐享其成,认为享受他人提供的劳动果实理所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养成懒散的不良习惯,缺乏劳动积极性等实际问题。为此,小学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尤其发挥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功能,促进综合能力的作用,向学生传播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劳动责任心,培养他们的劳动品德,提升其劳动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惠仪.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J].好家长,2018(65)
[2]虞曙明.劳动教育,何以不落入空想[J].新班主任,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