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黄梅艳
[导读]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黄梅艳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茗镇中心小学     广西崇左   532801
        
        
        摘要: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众所周知,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心理发育和思维发展尚不成熟,通过打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可以为学生素质能力的均衡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真正构建完善化的班级管理艺术。正因如此,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并不断探索先进有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推进实践工作的高效开展。本文简单介绍实施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意义,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供作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师生关系
        引言
        落实对小学生“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有效培养,是新时代赋予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对于班级管理这门艺术,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到该项工作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并致力于打造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集体,使全体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成长。在实践期间,班主任要深入分析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准确掌握每名学生在身体、思想及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便更好地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和重点做出规划和调整,同时要善于以良好的管理风格来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赋予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更独特的艺术性,为小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意义
        1塑造优良品质
        学校作为低年级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班主任能否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决定学生获益水平的直接因素。在实践中,通过灵活转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这两种身份,以多种途径将人文思想、传统民族精神等渗透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不仅能够逐渐强化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能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言行习惯,促进低年级小学生形成优良的内在品质。
        2增进师生交流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高效开展,除了要求班主任对实践工作展开科学的规划,还需要学生的充分配合和认可,这意味着师生双方需要在此环节达成一致,真正突显班级管理的艺术性。通过开展内部讨论活动,可以与学生之间建立密切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和情感碰撞,在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同时,精准了解到每名学生在成长阶段所遇到的难题,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能助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舒缓师生的心理压力。
        3丰富情感世界
        相对而言,小学低年级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对情感往往不具备良好的感知和回馈能力,这会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情感缺口。在班级管理中,由班主任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并通过开展多元化的班级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为他们的情感发育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例如,结合教学内容创建以“感恩”为话题的情感活动,引入日常生活中与主题有关的素材,并鼓励学生时刻怀有感恩之心,经常向身边的人表达感恩,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在恰当时机介入班级内部,调节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学生自觉服从,并遵守班级管理的相关制度,营造和谐规范的班级秩序。


        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的实践探究
        (一)着手于细节,制定班规
        班规是班级管理中的制度性文件,教师要制定科学的班级管理规定,既要充分体现人性化,又要兼顾具体化,不断提高班规的实效性,真正实现班规制定的根本目的。首先,班规由班主任统一制定,在班级管理规定中,要充分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班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制度,更能从中体会到热情与关爱。其次,班规制定要细化,班规不是校规,仅仅是针对一个班级的管理规定,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中,要细化管理制度,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培养学生按照班规来落实要求,从走进教室开始,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执行班规,有规矩才能有秩序。最后,班规的制定要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执行,班规不是一时之举,更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制定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点强调班规的执行必须持之以恒,保证班规制度的落实。
        (二)以身作则,进行正面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但他们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是他们进行模仿的主要对象。基于这一现象,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除了要学习先进有效的管理经验,为人处事和行为举止均需大方得体,规范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以便带给学生身心发展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班主任的管教,促进班级管理的水到渠成。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性较差,很多学生自理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每天走进教室后,都会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教室,然后整理好讲桌,整理好自己的着装,打开书,准备上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模仿教师,上课前要开窗、整理学习用具、规规矩矩坐好等待老师上课。其实实际中学生很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靠右走路、垃圾入箱以及与同学们一起劳动,都会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做好榜样。
        (三)丰富管理风格,严中有慈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赋予这项艺术丰富的形式,使其能够在实践当中发挥更强的效用和价值。根据以往的工作可以得知,采用单一化的管理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会为实践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困扰,这种极端化的管理风格也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反而对小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要求班主任根据班级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对策,并灵活转变不同的管理风格。例如,严厉的管理风格可以起到规范学生行为举止,督促学生加强反思等的作用,同时由班主任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督促,能够推动班级管理制度的高效运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接受程度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更适合采用宽松的管理风格与教育和引导。所以,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关怀学生的心情,在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鼓励和赞扬,使他们树立强烈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严中有慈。
        结语
        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作为班主任,必须合理运用班级管理这门艺术来给予学生身心发展积极的影响。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实践期间,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以身作则,以自身优良的品行来感染学生,并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采用丰富的管理风格来推进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让低年级学生自觉配合和执行和服从管理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推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浅议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家长,2020(34):74+76.
        [2]蔡惠珍.运用班主任管理艺术,打造小学低年级优秀班集体[J].求知导刊,2020(35):83-84.
        [3]苏欣.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谈[J].新课程(上),2019(06):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