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伟丽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七里小学 321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需要积极推进德育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各项事务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意愿,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协调作用、培养作用、引导作用以及组织作用加以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小学生初次步入学校,进入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是学习、育人的关键时期,理所应当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将德育教育放置首位,培养小学生基本的道德行为和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德育教学的方面非常广泛,班主任要扩充教学范围,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举办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不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不仅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人才的个人品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育部门非常注重各个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尤其关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开展情况。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德育,能够使其发展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在过去学生身边的大人以及朋友都会根据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使得很多学习较差的学生受到了严重的大家。而在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品性得到了完善,很多家长以及大人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并予以夸赞,在此种范围中,所有的学生都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当前学生发展不仅仅要注重自己的成绩,还需要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所以德育教育的开展非常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能从一些小的行为习惯上对学生进行规范,还能够从较大的问题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首先从学生自身发展来说,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从文化教学中脱离出来,应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另外,还能够改变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愿意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最后在德育教育开展中,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还能够充分的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发展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
(一)转变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是教学工作所必须要加以关注的。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必须以德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基础,对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改革,以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工作不应再按照传统教育模式的路径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甚至在德育教学当中仍然像文化课程那样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德育教育必须以学生道德观念、身心健康、价值理念等思想意识层面的内容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政素质。
在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为目标,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任何的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德育工作更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讲一些美德小故事、爱国人物等内容,借助这些小故事和人物的事迹,帮助学生感受道德素质的内涵,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搭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新时期背景下,全社会都在关注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全社会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外关注。现代教学环境下,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除了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之外,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可能会再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学习一些书法、舞蹈等方面的课程,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也使得小学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难以承受家长和教师给予的学习重担,出现偏激行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工作当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加强心理沟通。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视,班主任必须以心理沟通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学生做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发育。小学生处在成长发育关键阶段,班主任必须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学生谈心交流,排解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实现健康成长。同时,班主任要要求学科教师和家长适当地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减少报课外辅导课程的频率,多关注学生内心的需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给予学生尊重和鼓励,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没有取得好的名次和荣誉而灰心、沮丧,较强的自尊心使他自己的内心很苦恼。而且作为小学生面临学校、家长的双重压力,难免产生一些情绪,这些也就导致学生产生一些悲观的看法,觉得自己很失败。加上成长发育期的一些特殊心理作祟,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意愿不强,导致自己一个人把这些事情埋在心里,没有倾诉对象,做出一些令家长和教师担心的事情。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普遍具有叛逆心理,学生很多事情觉得没必要和父母说,也说不出口,于是就把这些事情埋在心里,长时间的积累很容易造成大问题,就会使学生做出一些不良举动,使家长非常担心。所以,班主任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情绪主动揣摩,积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断开导学生,梳理他们的内心情绪,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对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捕捉其方法策略,只有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渗透,把握小学生的思想脉搏,不断拨动学生的心弦,通过点点滴滴的有机渗透,教学工作最终将达到德育与智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维新.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1(01):155-156.
[2]曾艳,郑爱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