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李英
[导读]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与革新过程中以及近阶段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
        李英
        阜阳市临泉县城关街道中心校新建路校区    236400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与革新过程中以及近阶段学生暴露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多数是与心理问题相关的。
        2020年6月4日下午3时15分,河滨小学一女生坠楼身亡!调查组走访班级45名学生,学校老师3名,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排除他杀,怀疑因作文被批负能量。
        2020年6月6日发布:近日,安徽黄山某中学一学生写下“遗书”后,爬到五楼宿舍阳台外欲跳楼轻生。他在纸上写到:“妈,对不起!你们去生一个更好的吧……再见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该学生已被救下,并由其家长照料)
        2020年6月6日,山西太原,大学生小洋考试时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小洋跟母亲留言:“妈,对不起,不要想我,我不配上”随后跳楼轻生。
        以上这些鲜活的事例充分证明学生们的心理很脆弱,而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强的大脑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立于强国之列,国家发展才能稳步前进,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如果抓好了心理问题,注意把心理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在实践教学上的整合
        学校的思品和道法课是德育课程,在这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章节中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具体而言,首先,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在课程上的整合。比如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要以爱己之心爱人,关爱弱小而不欺负弱小;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要珍惜生命,在困难、挫折、压力等逆境时要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不要轻易放弃美好的生命,总会有云开见日的一天;如何找寻真挚的友谊等,使得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正确调节心理状态的情况下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识。其次,学校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为学生举办诸如考试前的心理指导、疫情过后的心理指导,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健康讲座,并且借助板报、橱窗和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和德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德育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真实状态,运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查,并且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更大的程度上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并将所获得的这些信息和数据融入到德育教学中去,开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工作。
二、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需不断促使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自身行为的规范,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学习典范。同时,教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可以促使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直接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实质上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会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教师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促使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效果最大化。
三、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爱是教育的根本”,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游戏,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因为爱是双向的,如果学生感觉不到班主任对他的爱,他又怎么会爱老师呢?所以班主任首先要爱学生。在每一个班级集体中,都有一些在学习上、思想上后进的学生,他们常常很自卑,也有的十分调皮,让班主任头疼。但作为班主任,也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更要关心和重视学困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的教学,这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学生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时,老师应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
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它对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学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因此,家庭就是学生生活的主阵地,而学校就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这并非指的是家庭与学校两者之间没有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易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就要求家长要对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及心理教育要有所认知,对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要有所掌握,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校与家庭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才能促使学生德育素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提升。
        
        结束语
        学生的学习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在学生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实时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一个品德高尚,心理健康,阳光向上的祖国人才。这样的话,也许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例将不再发生,而是出现一批批高品德,高能力,耐压性强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祖国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强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