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富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北坪小学 贵州 石阡 555102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有必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效果,为学生打好今后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思考、探究和总结等活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此,结合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从“结合生活教学”“发挥多媒体作用”“结合微课技术”“引导实践应用”“优化评价的开展”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微课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小学生作为主体,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为此,教师需要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分析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特点,据此不断优化数学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学习,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现就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一、结合生活教学,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小学生都是活泼可爱、好奇心强、求知欲重的孩子。但是由于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所以他们对于比较抽象和深奥的数学知识还是有些不太容易理解。而需要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结合生活教学有利于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象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调动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这一现象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要被设计成圆的?”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车的轮子都是圆的,但却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的思考。因此,这样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圆”的一些特点之后尝试着去解释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能够懂得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更为乐于学习数学。由此可见,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去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加强思考。
二、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应用、普及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手段应用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达到很好的结合,同时利用声音、文字和图画的完美结合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利用有趣的多媒体动画、生动的PPT课件等新的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为了充分促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结构,教师可以将圆柱与圆锥分解、展开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一来,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也能够充分去理解圆柱与圆锥的一些特点,并且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讲,这样的动态化教学也是一种福音。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多媒体的运用。又如,在教学“百分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播放生活中运用多媒体的情景,以图画和声音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小学生注意力一般最长能坚持20~35分钟,故在40分钟的课堂中小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在整节课中集中注意力,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充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图片等缓解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三、结合微课技术,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将微课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在一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充分保持住,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总是会存在一定的缺漏。而教师也难以真正根据每个学生的缺漏再重新进行课堂教学。但微课则可以帮助教师辅助教学。微课通常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短小精悍的讲解,内容针对性强且时间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灵活性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有的学生掌握了两者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但没有理解两者的体积计算公式,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为此,教师可以针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微课,即针对“圆柱与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分别设计微课,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以此促使掌握得不牢固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观看。同时,教师除了自己设计微课之外,也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相关的微课,然后上传到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可以更为灵活,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实践应用,改变作业的枯燥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只是局限在书面上,难以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为此,为了对于数学作业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进行一定的实践。况且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深入生活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教师可以在作业中积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样性的作业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完“比”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去代替一些枯燥的书面作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去测量学生旗杆或者大树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去思考测量的方案从而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得出一定的实践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运用,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又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去进行搜集、分析,比如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去分析各年级人数的占比,去分析家庭消费情况的划分,等等。这样的实验应用活动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五、优化评价的开展,发挥评价的功能
评价具有甄别、激励、导向等多种功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评价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传统的评价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习惯在教学中以成绩来看待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导致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都有一定程度上的缺乏。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切实对于评价工作进行优化,从多方面来不断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表现,从具体动手探究、思考研析、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出发,对于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同时对于学生表现有所不足的地方运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在尊重学生自尊心和人格的评价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从多方面出发去不断地优化教学,切实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下去,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取得显著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秀花.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N]. 发展导报,2017-12-12(026).
[2]林壬子.创设课堂情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7(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