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安徽省休宁海阳第一小学 245400
摘要:我国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也特别注重学生体能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许多学校开展课间广播体操锻炼,给予全体师生一个共同锻炼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重视学生体育培养的理念。许多教师都在教学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做到教学做合一。俗话说,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那么小学便是这个小型社会中最纯洁的地带。小学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为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教学至关重要,体育课堂需要具有一定纪律性并伴随着灵活性,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在游戏元素加入体育教学后,让体育课堂既灵活又具有纪律性,是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小学体育;游戏
引言
刚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相对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将心放在学习上,更不要说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所以相关教师必须积极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与别人交流、学会一些生活里该做不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更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负责,有一个好的体魄才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到学生,制订出适合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有一个上好体育课,锻炼好身体的好想法,从而才能达到体育课程的相关要求。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兴趣引导不足。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中最大驱动力,其体育作为一门运动类学科,保持良好的体育兴趣对体育活动的实施与组织起到促进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激趣环节,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效果上存在被动、抵触等情绪,不利于课堂活动的有序发展。第二,教法运用单一。部分教师在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环节中,依然沿用传统模式,缺乏创新性、趣味化的组织手段,导致学生的训练热情难以激发,进而造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存在不足。第三,未能因材施教。因家庭环境、身体发育等方面影响,学生个体在体育锻炼中存在差异化现象,部分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不均衡。
二、陶行知思想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调动学生运动兴趣
兴趣为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最好的教师,可推动学生不断前行,同时也为学生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促使学生可在兴趣的引导下掌握学科知识。然而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内容,并单一的认为学生仅需努力学习即可,当学生长期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下,自身学习兴趣将会逐步丧失,学生学习动力减弱,学习态度消极且对教师教学效率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调动,促使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至体育运动中,运动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对运动的意义加以感受,实现学生运动意识的深化。如以“跳高”教学内容为例,教师教学此部分内容时,为实现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可组织学生对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视频加以观看,促使学生对跳高运动员的风采加以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对于跳高运动产生浓厚兴趣,并认为跳高为一项具备挑战性且神奇的运动,在跳高过程中可收获成就感。学生在此种情绪引导下,便可跟随教师积极参与跳高活动。教师在跳高过程中,还应为学生设计诸多练习情境,促使学生可借助在情境中的练习体会到跳高的乐趣,除可帮助学生对跳高技巧加以熟练掌握外,还可推动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对于跳高这项运动的实践、学习,除可对运动的成就感、乐趣加以体验外,还可有助于学生良好锻炼意识的形成。
(二)融入生活元素的体育游戏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体育游戏也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小学生的生活时间大部分在家、学校。教师可以根据这两个场所的特点,进行游戏设计,让游戏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生活气息的游戏,学生接触起来更容易。小学生天真烂漫,容易被熟悉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够缓解排斥体育锻炼的学生懒散的心理。融入生活元素的游戏虽然能够丰富体育课堂内容,让学生产生好感,但存在游戏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例如,“运输乒乓球”的游戏,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进行运输好比让学生进行作业传递或者端菜。虽然运输乒乓球游戏极具生活气息,但是存在模式单一的问题。学生进行完一轮传递后,便会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融入生活元素的体育游戏时,要考虑到模式单一的问题。
(三)引入趣味活动,提升学生的训练兴趣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活动与体育训练相结合,打破传统枯燥的训练模式,让体育训练具有趣味化和娱乐性,这不仅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发展效果。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训练内容引入趣味活动,以不同主题的游戏为牵引,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如在足球的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快乐大传递”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原地颠球、直线运球、绕杆运球、两人夹球、精准射门等环节,将足球顺利运送到球门之中。这不仅能锻炼学生基础性的足球技巧,还使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中保持积极的参与效果,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运动基础,提高学生的训练质量。
(四)发挥竞技体育模式的作用
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因此,在对其兴趣培养与疏导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一发展特点,将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也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将竞技体育与小组教学方式相融合,例如,在足球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班级分成两个小组,在讲解完足球的基本知识以及规则之后,学生进行比赛,采用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想培养和疏导学生的体育兴趣,就必须立足于当前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充分了解其兴趣爱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实现提升其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学游戏中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了新兴体育教学模式。游戏元素的融入,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课堂凝聚力。学校应该重视小学生体育教学工作,重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任何梦想的前提,小学生是国家正在萌发的种子,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因此小学生首先需要拥有健康的身躯,才能够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毅力为国争光。
参考文献
[1]徐竞君.陶行知思想在小学体育游戏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42):153.
[2]王彩萍.基于陶行知思想在小学体育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19(11):103-104.
[3]徐尔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77+79.
[4]石为鹏.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82+92.
[5]王玉娟.浅谈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才智,2019(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