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体育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顾霄
[导读] 体育学科有核心三大素养,分别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
        顾霄
        (宜兴市周铁中学,江苏省 宜兴市 214200)
        关键词:体育,德育,健康
        一论文背景:
        体育学科有核心三大素养,分别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尽管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这个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背景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时代潮流。习总书记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正是结合当前体育教育实践进行的反思,立足于“育人”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中国应试教育,再加上教学模式形式化和刻板化,使体育教学一直处于“注重体能训练和技能的培养”的状态,而忽视对孩子意志的磨练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德智体美全方位的提高,而且还会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无法发挥体育真正的功能。体育学科异化为争夺分数的工具,而失去了初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育”,为此学校的体育教学就应该有所突破,有所改革。体育教师要坚持思想品德教育,推动体育内容的形式多样化,促进体育和德育并行,有效推动学生全方位素质的提高。就初中体育而言,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促进体育教学的转变呢?在此,笔者提出了如下见解。
        二、对初中体育精细化管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总结
        笔者为了尽可能还原现实,采取实验法,在征得校方和家长的同意下,曾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展过相关的活动,对过去的管理模式进行一个调整,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索性,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人也在多方位配合下总结了经验,在这进行分享。
        (一)善用“规则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体育活动多样化的同时,也必须要一定的规矩。“无规不成方圆”,而体育活动也有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进行预备活动。这种活动,通常被学生看做无可厚非,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选择偷懒,不做或者应付了事,这是错误的行为。一方面,准备活动是为了让你的身体处于一种预备状态,让你可以在正式训练的时候不至于出现肌肉拉伤的症状,这对于你剧烈的体育活动的恢复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少同学由于没有认真做预备活动,而导致体育训练结束后出现“晕倒,肌肉酸痛”等症状。另一方面,这体现了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准备活动是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而特意设置的规则,但受制于人数和技术的限制,老师无法随时随地监控,所以很多自以为自己有小聪明的同学就将准备运动作为自己的放松环节,自顾自做自己的事。这种行为看起来无可厚非,但正所谓小时透针,大时偷金,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钻漏洞,捡小便宜的坏毛病,这对其未来成长会带来潜在的隐患,强调规则训练,就是要让同学知道,规则不只是为了限制他们,更是为了保护他们,帮助他们。
        (二)运用“机械训练”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难度不一,但有些活动成为学生眼中的梦魇。

例如“1000米长跑”和“折返跑”等等,这种运动虽然简单,但其由于动作单一化,机械化,并且时间长,对于学生的体能素质实在是一项重大挑战。并且由于缺乏乐趣,即便是体能素质好的同学也更愿意选择“篮球”这类球类体育活动。
而进行该项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不少同学借口病假等理由逃避这类体育项目,但体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健康促进。而不少研究已经明确告知,长跑,折返跑有利于锻炼人们的心肺,有助于防治慢性疾病。可见,长跑虽然辛苦,但对大家的身体是有帮助,特别是初中生,更是应该通过这种活动,提升自己的体育素养。考虑到大家的感受,我一方面耐心地和同学讲解该类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例如“提高自己的耐力能力,促进自己的体育素质全方位提高”并且还巧妙地借助不少同学渴望减肥的想法,介绍长跑作为一项有氧运动,能够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减肥的功效。另一方面,我也尽我的能力让枯燥的活动尽量有趣味。比如中长跑的过程中,通过“老鹰抓小鸡”“快乐追追追”“男追女”等活动,来让这种枯燥的活动充满童趣。同时为了以身作则,我亲自陪跑,鼓励那些落后的同学加油。如此而为,一方面让同学的体育素质有所提高,也让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练,从而发挥“不怕苦不不怕累”的精神。
        (三)利用“团队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体育活动由于其公开性,这也必然使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大伙的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由于计划生育,现代高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虽然他们有个性,敢于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其养尊处优,不善于同他人相处,始终坚持“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此我特意安排一些协作活动,让其学会同他人交流。而鉴于男同学对篮球的痴迷,我亲自组织了篮球赛。由于篮球活动对协作性要求高,而他们没有进行正式的训练。所以在一开始他们出现“个人英雄主义”的问题,不听从他人的指挥,随性而来。根据这次活动的失败教训,让我意识到日后要通过对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的集体训练和教学考评,让学生明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道理。习总书记强调“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学会同他人协作,才能在社会谋生存,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了!我将进一步推进习总书记的指示,促进学生协作能力提高。
        (四)运用“鼓励训练”,唤起对体育的爱。
        体育精神强调的是:“比赛第一,友谊第二”,而在这个越来越急功近利的时代,大家越来越忘记体育的初心是什么,而执着于谁得的名次高,谁得的奖牌多。照这样下去,体育的未来将是灰暗的,体育也将成为成功的敲门砖。为了纠正这种不良风气,在进行成绩考核时,我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同时而且还会考察学生本人的上课态度,综合考虑。让体育素质相对较差的同学也能保持信心,继续努力。也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进行鞭策,让他们戒骄戒躁,保持本心。
        三结语:任何一门学科的核心目的都是育人,伴随中国时代的进步,政府对人们的体能素质的关注度越来越强,体育课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高考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体育这门学科将不断推陈出新,促进德育和体育更优质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包慕昌.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2]陈旭东.小学体育与德育的渗透教育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2).
[3]于国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