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剑
海南省琼中县乌石学校 572911
摘要:如今社会正在飞速的变化,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一线教师们正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求变求新的理念与行动正成为一种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及优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受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乡镇地区的历史教学的完善与变革却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本文将针对乡镇学校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改进对策。
关键词:乡镇学校;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我国对基础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国对于各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在进行优化与革新。而这些优化与革新同样也发生在历史学科。因此,纵观初中历史教育,可以发现在近5年之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巨大的变化大多发生在一些发达地区,在乡镇地区的变化却非常小。因此身为教育者,有必要对当前乡镇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分析与探讨,找出不足,并且根据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优化。
一、乡镇学校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年龄偏大,创新激情不足
当前城镇中学历史教师整体上存在着相对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在笔者所走访的七所城镇学校之中,共有23名教师。每所学校少则配备2~3名教师,多则配备3~4名。在这23名教师之中,年龄为35岁以下的仅有6名。年龄偏大的教师团队在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激情不足。老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之中,往往会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对于教师来说,教龄越长这种模式就越稳固,越难以打破。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需要充足的精力以及时间,同时还需要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是老龄化教师团队所缺乏的。
(二)强调智育结果,轻视德育渗透
在教学理念方面,城镇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强调智育,轻视德育渗透的问题。就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初中的学生面临着比较繁重的升学任务。这对初中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城镇学校在进行历史学科的教学之时,往往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知识点的讲解和整理方面,而留给德育的时间极少,有些教师甚至完全忽视了通过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一点。然而历史学科是进行德育的最佳载体。而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的青春期,十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
(三)教学方法落后,强调死记硬背
由于教师团队年龄偏大,因此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从高考出发,一切为高考服务。历史属于“小科”,因近年来被列为高考必考科目,并未受到过大的忽视。但这也导致了教师教学过分功利化的现象。大部分乡镇学校的历史教师都会在为学生发放“知识点清单”。比较详细的则会将各类知识点总结成不同的题型,诸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等。比较简略的则会对事件的脉络以及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制成思维导图样式。但是无论是哪种知识点清单,教师最后的要求都是“全部背诵”。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全无,把历史看成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二、乡镇学校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方法
(一)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教师团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就当前现状而言,教师团队年龄偏大,创新能力及进取心不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乡镇学校当认识到这一现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教师团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学校需要尽可能的为自身的历史教学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引入年轻教师,激发团队活力。但是就当前现状而言,乡镇学校历史学科教师需求不大,而教师又是终身聘任制,不可能进行频繁的人员流动。那么学校就需要从制度方面来督促教师。首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学习活动。教学研究与学习的对象不是校内教师,而是国内的先进教师与先进案例。
即便乡镇学校的历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但是身处于网络时代,学校与教师都当善用网络资源,运用优秀的公开课资源为教研注入新的活力,树立新的位于教育理念前沿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校也当建立完善的教研制度,鼓励老师相互听课,相互监督相互学习。总而言之通过开阔眼界的方式打破教师固有的教学格局,并且通过相互督促与学习的互动方式,来激励教师的进取心与创新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建立德育智育并重的理念
进行历史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们明确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更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以史为镜,明得失,知兴替。历史学科是进行德育的最佳载体之一,在历史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学派的理论主张也可以看到,优秀杰出的历史人物更可以看到关键的历史事件,这些不仅仅是历史的知识点,其中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脉相传不断发展且生生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涵盖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建立智育德育并重的理念,通过历史学科,塑造学生三观,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及美好品质,并且令学生在对祖国的了解逐步加深的情况之下,萌生对于中华民族及中华文明的热爱景仰之心。例如在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时候,教师可以强调: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唯有中国前面没有古字,是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从古至今从未断绝的文明,从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之伟大。
(三)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社会正在飞速进步,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出现。乡镇学校的历史教师则需要不断学习乐用感,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课堂,令乡镇学校的历史课堂也能够丰富有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首先就是教学教具方面的革新。目前乡镇学校之中大部分都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但是只有少部分教师充分运用了该新型教具。部分老教师在过去的教学生涯之中确实运用了黑板与粉笔,创造了不少教学佳绩,但是多媒体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教具可以将书上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历史故事,可以展示真实的历史视频资料,也可以将历史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来。而这些都是传统的静态教具很难做到的。乡镇学校的历史教师务必认识到多媒体票据的优越性并且运用该教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让课堂能够更加有趣,更加丰富。
此外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革新,运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前已经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有翻转课堂,微课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等等。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式。值不仅要将注意力放在课内的知识点之上,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将时间人物事件相互联系。不仅要强调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微观把握,也需要构建学生对于历史时代的宏观感受,让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认知的一部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乡镇学校历史教学距离中国平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仍有一段距离,身为乡镇历史教师,当认识到这一差距。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乡镇学校历史教学水平稍显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资源的局限。但正因如此,乡镇学校及历史教师更因认清当前现状寻求有效的提升方式及方法,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为培养具有优秀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四、参考文献
[1] 夏宏业. 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 2018(2):110-111
[2] 李江华 .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3] 王剑梅.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刍议[J]. 考试周刊, 2018(43):146-146.
[4] 赵碧兰.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高新区, 2018(1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