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姗姗
新疆温宿县第二小学 843100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不断发展,英语教学进入小学阶段,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小学英语阅读存在阅读资源有限、阅读策略运用较少、阅读评价片面等突出问题,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经验,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可通过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分析、阅读课后巩固等渠道,将思维导图发展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具,强化阅读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着明显的教学优势,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有效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必要选择,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梳理课本中的知识点,将所应用到的知识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分析概括,并绘制成一幅关系图,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关键并进行有效的阅读。其次,思维导图的应用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作型英语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英语文本是相对完整、独立的语篇,而语篇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运用范例。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对词汇、语法的积累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整体感知语篇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等知识,锻炼英语阅读能力,并逐渐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观摩了一次小学英语语篇同题异构的评课活动后发现,几位选手都是按照“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三段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但为了让学生在巩固环节能够准确复述课文并运用新学知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听、说、看、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不仅课堂活动繁多,教学环节也非常多,教师教得十分“吃力”,学生学得“走马观花”。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零碎的词汇和语法,缺乏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整节课,教师注重“逐一击破”零散的语法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启发。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教师错失了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良机。在我看来,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整个教学设计“化繁为简”,把零散的语篇信息通过图形组合成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板块”,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信息,提高其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制作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词汇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浮现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二)思维导图在文章结构梳理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章结构梳理主要发生在阅读初期,理清文章框架及脉络,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理解文章内容。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因此文章结构梳理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即学生结合文章及教师给出的任务要求,独立尝试绘制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读文章,大致了解其含义,并勾画关键词和中心句。绘制思维导图对小学生而言非常具备吸引力,当其作为一种有趣的“任务”出现在阅读自主预习中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提取关键信息点。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后,已经能基本了解文章大致内容,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文章结构框架做更进一步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细化和调整
(三)阅读前
阅读前,教师可以围绕关键词或中心词,展开分支,进行头脑风暴,这也是一种阅读策略。阅读时,通过关键词预测未知的阅读内容,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Ruby’s Wish这本书可以从书名中的两个词Ruby和Wish分别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预测(见图1)。
.png)
对于中心词Ruby,可以用“Who is she?”“Where does she live? ”“Where does she come from ?”“What happens to her?”这样的问题推测绘本的主人公,发问时可以借助绘本的封面图案——穿着红袄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文化常识,大胆想象,推测主人公的身份。对于标题中的另一个中心词wish,则可以让学生从词组搭配的角度领会wish。
(四)阅读后
阅读后,结合绘本内容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提升拓展,让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章字词的理解和内容的解读。该绘本可以围绕主人公Ruby归纳主要内容,从点到面概括绘本结构,也可以结合绘本中的中国元素进行文化拓展。比如,以中国统文化元素为中心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书法、字画、中国新年等,再进行延伸,通过文化拓展提升阅读层次。
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写单词,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整合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英语教学,不仅能让教师避免“吃力”地教,从繁杂的教学环节中解放出来,更能避免学生一味地“盲从”,跟在教师身后单一、机械地操练。这样学生可以在整理理解、内化阅读的基础上启发思维,从而合理运用新的语言知识,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丽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新课程(上),2019(12):132.
[2]雷桃.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3]吴敏,赖丽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Phonics教学的模式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9(40):42-43.
[4]朱立媛.运用思维导图引领小学英语教学走向精彩[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吴迪.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