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林成生
[导读]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
        林成生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四平学校164113
        摘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帮助教师以更丰富、更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抽象、理论化的知识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认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分清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导致信息技术运用不合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属于我国法律规定义务教育的核心时期,同时也是向深入教学过渡的关键机会。教师需要在这段时间内,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提升授课的有效性,做好教学工作。例如,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他们对于学习的枯燥感,实现趣味课堂的创设。在中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整合碎片化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解构,降低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授课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营造教学情境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的优势,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开展所学内容的课前引入,让学生先观看教学视频,大致了解本节课程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以便接下来教学内容的开展。
二、拓宽教学资源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局限,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目标。在授课时,教师常常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对如何将所学观点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够重视。教师常常只是将重要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导致教学过程十分枯燥,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思想,除了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了解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如在开展教学时,常常会涉及一些法律法规,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引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未成年相关法律更加感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寻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教学视频,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普法,这样不仅能拓宽课程的教学范围,扩充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


三、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本身需要老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传递,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只负责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忽视了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过程。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将会导致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受到削弱,降低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使用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根据信息技术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意愿组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表达本小组的需求以及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并加强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析,实现有效的指导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时,对班级内部的学生进行快速分组,并要求每个组内选出相应的学生作为组长发言代表。随后,通过布置合理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法律通过何种方式保护我们的生活?随后给予学生固定的时间进行讨论,要求他们在讨论完成后总结结果,并让组长代表进行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并在整体讨论过程中,实现对于法治知识的有效认知。
四、信息化时政教学的开展
        在国民经济实力提高的背景下,初中学生基本均具有接触互联网,操作移动设备的多项能力,为此要实现时政教学的创新,保障学子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便可组织学子利用计算机、手机搜集有关时政信息,再为学子组织辩论、演讲等活动,使其在活动中畅谈个人对热点新闻的见解和观点,由教师最后做总结说明和问题纠正。例如在宪法学习中,宪法是学子应了解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法律法规并非永恒不变,我国也一直在重视宪法修正案的落实。为此笔者鼓励学子在课后搜集了有关宪法修正的内容,并在课上也利用PPT为学子呈现了2018年的部分修正内容,并鼓励学子分析宪法修正的意义。这一活动让思政课堂更具生动性,除学生的分析外,笔者亦利用PPT为学子展示了部分网友对宪法修正内容的理解,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宪法的重要意义,也使其在思考辩证中实现法律意识、思辨能力的提升,促进思政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课堂氛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海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当中的应用[J].才智,2019(36):110.
[2]汤定江.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17-318.
[3]刘海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