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育堂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古屋小学 516211
摘要:纵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成果是有的,进步也是有的,但是我们同样不可以忽视的还有在一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最基础的专业心理教育人员配置问题、辅导的场所设置问题、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和亟需解决的。因此,笔者本着为培养更多乐观善良、能够正确看待挫折面对困难并积极度过人生困境的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阶段,心理教育,危机干预,研究
引言:笔者自毕业以来,便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众多心理辅导案例的研究及帮助,笔者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始终认为,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在有效性、普遍性和积极发展学生心理方面存在不足,希望可以为我国青少年心理辅导教育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危机分类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心理教育预防教育的总体分类而言,具体包括:自我完善教育挫折,教育危机识别及自我应对知识教育等方面,此类教育模式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培训讲座以及心理健康讲座进行普遍联络以及渗透,从而对广大学生群体进行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
(一)心理危机基础知识教育模式
对学生进行危机认知教育,需要让孩子们首先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危机,具体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以及产生心理危机之后的预防干预措施,从而让孩子们明确认识到心理危机的产生,并不是自己的精神出现了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外来心理刺激疾病,从而让学生们在正确的认知过程中获得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让孩子们从此产生一个正常的心理应急心态,不再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如面对洪水猛兽一般闭口不谈。
(二)自我人格完善模式
人格完善是指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指出:“人格是决定对环境适应的人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性。因此人格实际上是一种个体行为,对环境的适应。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努力改变来体验自己的个性。你的评价是客观的。自我教育包括自信心和人格的提高,特别是对自信心、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提高,包括对自己和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存在、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等的提高。
(三)应对挫折模式
挫折是每个孩子人生路上必须要经过的绊脚石,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发展过程,那么我们就要为孩子们提供此教育阶段下抗击承受挫折的能力,让孩子们养成一个正确的挫折观,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挫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战胜挫折,克服自身不良心理以及消极态度,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从而引领孩子们一起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未来。
(四)坚强的意志品质模式
意志品质是后天培养的学生重要品质之一,作为心理道德健康的基础主要组成部分,意志品质培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过程,并且在认知的过程中获得后天方面的勤于补拙,从而达到教育工作者们所期待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们成长成为一个真正吃苦耐劳,勇于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的新时代学生。
二、新时期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的和谐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高年段的学生心理正是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抒发对象。高年级的教师如果想成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首先要进行的是同学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当前,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运用朋友的身份去与学生互动,主动放下以往社会印象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教师要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以平等互信的心态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结果一定能对教育的真谛进行完美诠释。教师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朋友关系,通过表达自身真诚的情感,彼此相对坦诚相待,教师要从内心中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以此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最终完美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并维护良好的形象,起到榜样的作用,真正打破学生的心理隔阂,以自身的完美行为感染学生进而净化其心灵。尽量避免命令式或灌输式等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语言行为,使学生失去信心。高年级的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是更加复杂并且更具挑战性的难题;这是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心理成长期,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够明白,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励和积极的语气,加强正面引导。所以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热情和耐心去帮助学生,从而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健康又阳光的方向成长。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深度
以“小学语文”举例:小学语文教材往往收纳了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丰富、格式新颖、题材丰富,让学生情操可以提高、加强学生内容的深意。我们细思便可知,语文教材的内容中主要是对这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精挑细选出来的,语文教材中以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根据极具教育内涵的诗词文赋对学生的精神境界以及思想境界进行培养和延伸。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是由南宋诗人辛弃疾所写的,表达的是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好,享受和怀念童年带来的快乐,让世人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安宁、恬淡的生活的向往。为此,这首诗同时也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放平心态,戒躁戒浮,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念。由此看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潜在内容,加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下来。这种有趣且热情饱满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对文章本身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加的高尚。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版块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些因素,抓住适当的契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加强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体会到“星光”。
参考文献:
[1]陈涛 , 项锦晶 , 裴欢昌等. 反社会型人格偏离青少年在雨中人绘画中的压力应对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2016 , 30 (3) :185-190.
[2]耿岩.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7,34(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