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霞
河南省焦作市东环小学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叫李明的孩子特别调皮,个性很强,经常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和同学们相处时,也总是像一个小刺猬一样,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们大打出手,不懂得谦让和包容。一天中午放学站队时,他旁边的一个同学因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争执中两人对骂起来,他就把那位同学打倒在地,用拳头狠狠地打那个孩子的头。我和同学们急忙去拉他,可他还是不依不饶,不肯起来,在我的极力拉扯下,他站了起来,满脸的不服气,嘴里还在吼着, 觉得自己多么委屈。我对他讲了好一会儿道理,依然不能让他放下心中的仇恨。我只好让他先回家,中午冷静下来反思一下。
下午他和父亲一起来到了学校,和他父亲交流后我感受到了孩子这样的性格,原来根源在家庭教育。交流中他父亲告诉我,自己也是个急脾气,孩子做了错事,没少挨打,在家里父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很少。孩子小的时候因为生意忙,三岁前是寄养在保姆家的,保姆年纪大了就比较惯着孩子,使他养成了处处唯我独尊的性格。另外他给孩子也这样说过:“我就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了你,你就狠狠地打他,出了事爸给你担着。如果别人欺负了你,你不敢吭,你就不是个男的。”有这样的教育观念,孩子怎能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呢?在他身上屡屡发生打架和与老师顶嘴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要想让孩子发生改变首先得改变家长的观念,在生活中悦纳自己、悦纳他人,言传身教,改变孩子。
通过多次与家长交流沟通,晓以利害,我告诉他孩子在校的现状,因为性格暴躁,很少有同学和他玩耍,课堂上也总是做小动作,我行我素,不认真听讲,如果家长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会越来越叛逆。因此,我向他们积极推荐优秀的教育孩子的优秀博文、书籍等,同时通过家访、多次电话回访等,让他们改变行动从改变思想开始。就这样,孩子父母的观念在一点点地改变。当孩子犯错时,也能够静下心来和孩子沟通,在家也是多以鼓励欣赏为主,和老师意见一致,教育孩子,让悦纳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为有了家校合力,慢慢地孩子和老师顶嘴的频率在减少,身上的锋芒也逐渐地在弱化,和班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父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成绩也有了起色。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性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妈妈也高兴地对我说:“孩子能够遇到你这样有爱心与耐心的老师真是他一生中幸运的事,感谢你让我们家庭氛围也越来越和谐!”事后也非请我吃饭,我委婉谢绝了家长的吃饭邀请,并请家长放心,只要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他只会越来越优秀,做最好的她自己。
孩子的转变,家长的认同,就是给我最好的肯定。作为老师,一辈子要教的学生何止千万?在这千万学生中有一两个甚至是一两百个学生没教好,也就是万千分之一二,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一辈子的失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一家人所有的幸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里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充分说明了教育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由此看出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首先要建立在对其思想、习惯、行为的引导。在工作中,我们如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尝试着换位思考,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一个快乐的班主任,一个轻松的班主任。
因此在家校合作共育中我尝试进行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多元评价,促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所以评价目标要多元、评价方法要多样。在工作中我不仅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同时注重家长评价。每周五下午要求学生把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以书面形式带回家里,汇报给家长,同时要求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也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校。评价体制的更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有效地促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进一步融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因为我们学校是处于城乡结合部,因此学生的来源也大多是来源周边农村的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针对此种情况及时对家长如何科学教育孩子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如召开家长会,请优秀的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利用微信平台、QQ平台、乐教乐学等渠道推荐好的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认识,从而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茁壮成长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
三、家校沟通的艺术,提高育人效果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 ,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 “护短”的粗鲁的家长,那就必须讲究家校沟通的艺术。因此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在家长面前,多一点对孩子肯定的评价。当家长从老师的眼中看到了对孩子长处的欣赏、对孩子不足的宽容,对孩子进步的信心时,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为之深深感动,家校之间的沟通也就变得更加和谐有效。其次和家长谈“问题”,更要谈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们不但关心孩子在校是否认真学习、是否遵守纪律,表现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更好更快地改正缺点,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相比大多数家长,我们老师对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的更多一点。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多和家长交流一下,也可以听听家长们的经验与心得,让家庭和学校的对话变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义。最后我认为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多从孩子身上反思我们自己。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多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要多观察学生。一个既让孩子喜欢,又让孩子敬畏的老师,一定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心里特点来区别对待。而细致地观察与把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进而更能有效地与家长沟通,从而解决问题。家长回家,就会积极配合班级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总之,一切的沟通,都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盏可以照亮心灵的灯,点亮心灯,就能看到生命的色彩。让我们家校共育,让悦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爱点亮一盏心灯,让孩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