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炳勇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陈炳勇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龙门镇新丰小学,广西 钦州 535317)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1—6年级课外阅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尽最大的努力达到课外阅读量。在文本情境、语言、主题等体验中全面发展语文阅读能力与素养, 展现课外阅读独特魅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同时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本人通过30多年不断实践和探索,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一、激发兴趣,使小学生爱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故事或问题引趣。把一本篇幅较长的读物缩成一个故事讲出来,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如引导学生读《青铜葵花》,我先把这本读物缩一个简练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要想知道其中的细节,那就请你自己来细细品味。
        2、巧借课文激趣。例如:教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后问:同学们还想了解叶圣陶写的其他有趣文章吗?那就请你看《叶圣陶文集》吧。再如:教过《林冲棒打洪教头》后问:同学们还想知道梁山好汉更多的故事吗?请你们看一看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好不好?
        3、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并结合各类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二、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还必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中课外阅读文化环境的优化。
        1、学校、班级营造氛围。学校、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知识竞赛、赛诗会、故事会、新闻发布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读书小明星评选等,既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2、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解决无书读问题的好办法。每个学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柜中,“捐一本读百本”,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班级在图书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合适学生阅读的读物,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拓宽课外阅读范围。
        3、善用阅读课。每1-2周按一节阅读课(地方课程),将这一节阅读课分阶段地根据需要安排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及课外阅读课。
        4、家庭密切配合。

为使学生读好书,并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如建议家长给孩子建立一个安静的小书房,购些书,订些报刊,并关注孩子的读物是否健康有益,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举行家长会,进行主题培训学习是较好的途径。
        三、传授方法,使小学生会读
        课外活动阅读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采取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非常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我就充分利用教材,结合读书活动进行教育和渗透。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的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针对不同的文章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可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有时也可以写写读后感,有时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会,逐步帮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丰富形式、使小学生乐读
        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淀,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到阅读的无穷乐趣。
        每周,我都会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这样的交流,疏通了学生信息的渠道,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兴趣盎然。学校开展的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的评比活动,我们都积极参与。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不同的主题将学生的阅读面拉得更宽,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看到了学校文化走廊内展现我班的作品,看到我们的黑板报获得所有老师们的交口称赞,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更高的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了源头活水,从而厚积薄发,常常是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每次的作文评讲,佳作欣赏是每个学生最期待的。从中,他们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地阅读,逐步地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地提高,这真是积跬步而成千里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坚持多读、多练、多想,广闻博览,积累学识,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黎洁容.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索[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2017,11(27):59
        [2]任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J].科学咨询,2018(41):28-29  
        [3]雷伙顺.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试析农村中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7(11):160-161   
        [4]袁惠.让课外阅读之花绽放在希望的原野上———浅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8(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