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年级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 梁群英
[导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
        梁群英
        (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好词佳句的积累,学生能学好语文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只是纸上谈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可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运用的习惯,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 积累词句 习惯
        正文: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极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让学生从平时阅读中学会动笔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做好记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基础及较好的预感和表达能力,从中不断地积累,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学生的量阅读,积极积累好词佳句,并将积累的词语学会运用到语言环境中的体验,以轻松的活动来感染学生,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四年级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养成呢?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养成的:
        一、充分利用文本,找根源引导积累。
        只有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进度我以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 爱在身边 ”为专题,由五篇课文组成,课文都是描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先把文章读通顺流利。接着抓住文中关键词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在文中画出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爱”。让学生积累课文中有优美词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熟读成诵。 “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事情展开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试着运用上积累的优美词语或句子。
        1.习作对比,激发积累。习作要求:一是可以看图写《胜似亲人》;二是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见到的事情。第一次先让学生自己理解习作要求完成初稿习作。第二次习作安排在上完第六单元课文以及积累好词佳句完成后。两次习作评上ABC等级,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所得。
        2.引导积累,做好再次习作准备。教学本单元课文开始,让学生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回忆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听到、看到的关于“爱”的事情,个别学生介绍;再次回顾课文故事情节,做好范文引导;明确习作要求。拟定题目,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经过积累词句环节,学生再次习作,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作文的词语搭配得当,语句通顺,内容比较丰富;学会运用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为习作锦上添花;学会运用课文中学到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但是不足的是个别学生拟“父母的爱”为题,习作内容有些偏少,描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例子感情平淡没有说服力,一问一答流水习作比较严重。今后还要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多积累,多运用。
        二、开展课内外阅读,促积累习惯养成。
        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走马观花翻一翻看图画或只读不思考。因此要求学生读书一定要动笔墨,不动笔墨就不读书。教学中我教会学生:一是在阅读中学会用“O”圈出好词;用“——”画出精彩的句子,句子可以优先考虑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或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句子。二是尊重学生读书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可以分组读,可以同桌一起读,个人自由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背诵,表演等。尊重学生兴趣,张扬个性,促进发展。
        1.教会学生积累知识,促进习作能力。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这说明了学生要自觉学习、积累课外知识的重要性。在学校我们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促进习作的能力。因此,规定学生每人都准备一本积累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圈画出的佳词美句摘抄下来,反复阅读方便于今后运用到习作中。在检查学生积累本时,发现学生积累课外书的新词,立即在“正能力银行存折本”上加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结合四年级语文主题丛书3,指导学生做课外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因此利用语文主题丛书中的文章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并逐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积累方法和积累能力。能在每学完一课或一单元知识后,能自觉积累好词佳句。
        3.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积极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动力。因此让学生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来学校漂流阅读,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格林童话故事》,带着自己喜欢的书,读着喜欢的故事。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神态的好词佳句,学生积累的热情高。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分享积累快乐,丰富语言积累。
        1.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上台敢于表达 ,把自己积累的词句完整的读出来,让同学们听得明白。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学生要有一副好口才,必须从平时积累语言材料练起,表达要清楚。
        2.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善于倾听”是一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因此课前分享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学会安静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学习他人的优点。能听出同学的不足,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教师对听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乐于分享。
        在制作阅读书签活动中,学生的书签作品形状各异,图案颜色鲜艳。特别是魏锶瑶、伟佳如、韦蔺珂这几位同学的作品,色彩和剪贴画非常漂亮,同学们都争着想跟她们交换做礼物呢!张淇檬同学还特别设计了一张“平安”书签送给老师。老师把书签一一挂起来一起欣赏,一起评价。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签,同学们个个笑逐颜开。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把书签送给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多鼓励多给学生希望,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张洪玲 陈晓波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袁江平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学习,2013.10.8
作者简介:梁群英(1978.12-),女,壮族,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微课题C等课题《浅谈四年级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证书号(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