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日记帮助小学生自己调节情绪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 李东晓
[导读] 以成长日记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
        李东晓

        (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以成长日记为载体,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为指导,将优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总结出通过写成长日记帮助小学生自己调节情绪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成长日记  调节情绪
        一、背景分析
        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位于南宁市星光大道234号,学校周边环境颇为复杂,居民以外来人口为主,生源以随迁子女为主,占比最高时达75%,大部分家长无暇管教孩子,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学生单亲家庭较多,孩子大多无人管束,厌学情况严重。学生打架、骂人、说谎等一些心理异常行为,以及不专心听课、不写作业、无故缺课等较严重厌学情绪和行为经常出现;少数学生甚至出现性格孤僻、冷漠、自卑、容易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在常规日记中没有体现,学生并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对这些问题发现得比较滞后,久而久之,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成长日记概念的界定:它是学生日记的一种,秉承“吃一堑长一智,在成事中成人”的理念,除记录学生每天的见闻和感受外,着重记录学生自己的收获,在日记中传播正能量,在日记中反思,在日记中自我鼓舞,也称作“收获型日记”。
        基于以上情况,学校启动学生写成长日记的活动,探究通过成长日记帮助小学生自己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 并以此给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二、研究目标
        以成长日记为载体,全面引领,实现成长日记在学校的全覆盖。树立典型,发挥成长日记在调节小学生情绪中的良好作用。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自我成长。实现教师有效引领,形成学校长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平台。搭建专家引导平台,确保专业引导,科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开展研究的过程
        (一)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启动“成长日记”专题活动,搭建成长日记交流平台。
    2016年7月,学校全面启动家校合育建设,为了暑假中保持学生和学校、老师的联系,掌握学生假期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向,学校德育处启动了“成长日记”专题活动,要求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并把成长日记活动贯穿到学校“正能量银行”、主题班队课、广播室专栏、学校公众号专刊等平台中,让坚持写和写得好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侧面得到肯定,增强自信心,激发内驱力,以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绪。
        (二)培训写法,统一“成长日记”的写作要求。
     德育处对全体师生做了“成长日记”理念的解读,提出统一的写作要求。
        1.每天50字以上,可以手写,可以写文档,也可以制作成美篇。
        2.要写出自己的收获,避免流水账式的记录。
        3.收获的范围指收到礼物、学习到方法和技能、感受到爱和美、助人为乐以及经验教训等。
        4.连续不间断地写,累计篇数,中断要从头计算。
        5.成长日记要公开分享到班级或学校学生群。
        (三)建立奖励机制,举行颁奖仪式,明确写成长日记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
        奖励办法:连续写满30篇,评为“金牌写手”,颁发奖牌;连续写满100篇,评为“白金写手”,颁发奖牌;连续写满300篇,评为“钻石写手”,颁发奖杯。
        学校结合开学、散学典礼等庄重的时刻,给连续写满30篇、100篇、300篇成长日记的学生进行颁奖。也可以根据各班的统计数据,及时举行“白金写手”、“钻石写手”的颁奖仪式。一开始有些学生写得断断续续,通过颁奖影响和获奖孩子的喜悦,慢慢感染其他孩子,不断地有孩子再加入、再前进,正面情绪主导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教师跟踪,与学生在“成长日记”中无限邂逅。
        组建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团队,每天阅读学生分享在学校成长日记群的文章,以点赞或评价式的交流方式,以及必要的私聊交流,引导学生纾解情绪。通过挑选典型的成长日记由班主任们转发回本班,以营造浓厚的正能量氛围。校长及时对典型的成长日记进行评价和交流,给学生答疑解惑,指引方向。

通过成长日记,老师可以及时把发现的学生情绪问题与家长沟通,共同商量引导的策略,避免对学生情绪问题放任不管或简单粗暴处理,导致不良后果。
        (五)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走出自己,超越自我。
        1.和老师交流。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成长日记”交流活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面对面交流自己在写成长日记的收获和困惑以及想不通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解答。
        2.和专家交流。每学期邀请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进校园,和孩子们交流,对学生在成长日记中共性问题进行引领,在个别交流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调整心态。
        四、研究效果
        经过四年多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成长日记”已经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德育活动,校园里流动着满满的正能量。经过时间的积淀,学生对老师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和老师沟通,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肯学、乐学,并辐射到家庭,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根据统计发现:截止2020年12月,学生撰写成长日记2000多万字,连续不间断写成长日记超过1000篇的孩子共有18名,有100多人次被评为“钻石写手”,有300多人次被评为“白金写手”,大部分同学均获得“金牌写手”。
        以2015级1班为例,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写成长日记,也喜欢写成长日记。比如:面对紧张的期末考试,学生通过文字给自己打气加油;考试成绩不理想,他们通过文字总结不足;甚至还有个别“钻牛角尖”的学生,他们会通过文字表达自身的不满情绪;家长与老师能及时发现,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五、研究的价值
        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在以成长日记帮助小学生自己调节情绪的工作中,形成了六个有效策略:
        策略一:以“成长日记”为切入点,造就学校良好的德育大环境,给学生安全感。
        学生是未成熟的受教育者,他们的情绪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学校良好的德育大环境能让学生获得安全感,有信心、有能力积极的调节自己的情绪。
        策略二:以“成长日记”为纽带,粘合家校合育,给学生幸福感。
        家庭幸福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学校以“成长日记”为纽带,把家长的“亲子日记”和教师的“教育日记”结合在一起,通过老师的指导,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家庭得到幸福感,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策略三:坚持写收获型的成长日记,促进学生阳光心态的培养。
        记录生活中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反思,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以阳光的心态,激发积极的情绪,有效地调节消极情绪。
        策略四:通过公开分享“成长日记”,引导学生同伴互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同伴的帮助是学生调节情绪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们通过成长日记互相了解,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策略五:通过教师点评“成长日记”,引导学生学会求助。
        教师的积极引导能能帮助学生养成向大人求助的习惯,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自己“钻牛角尖”,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策略六:有效的奖励机制是成长日记长期开展的必要保障。
        多一个平台就多一个优秀的学生,有效的奖励机制能让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增强自信心,并激发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参考文献:
1.候瑞鹤、俞国良.(2006).情绪调节理论:心理健康角度的考察.心理科学进展
2.弓立新, 郭谨芳(2013).如何有效地指导孩子管理自已的情绪.少年儿童研究
                                        


作者简介:李东晓(1981.04——),女,汉族,广西合浦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南宁市江南区高山塘小学,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