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 胡 庆
[导读] 近年来,我们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
        胡 庆  
        武汉市楚才中学        
        [摘 要] 近年来,我们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核心素养是时代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新挑战,当前形势下的班级授课制是我们对学生展开教育、教学的最为主要的形式。班主任需要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在专业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班主任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班主任;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区出现民办优质初中,公办初中近几年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在改变,由原来的城区居民子女变成进城务工子女,由于原生态的家庭影响,
学生在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目标意识上起点非常低;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基本要改掉原有不良习惯,重新建立、培养新的意识、行的习惯。
        同时,初中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自然规律,13-15岁是最不好管理的时期,此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中,此刻班主任就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学校要发展,必须顺应变化的时代,生源的变化,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学校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品质、高素养,既有教育管理艺术,又有自我教育风格的班主任,并期望通过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班主任向专业化发展,并以此带动更多教师成为专业班主任而努力。
        基于以上分析,就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建构,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班主任工作团队,成就一批新型班主任,形成辐射作用,势在必行 。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信息化时代合格的劳动者,世界各国均看重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开始着手或已经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以此作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标准,从而提高教育质量。而这些素养往往是“在现代的民主社会中,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的,同时也是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挑战所需要的”[1]。
        “核心素养”,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解决频发多变问题和适应纷繁复杂环境的人性能力与高级能力,“这是对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2]。怀特海曾说:“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教育的结果。”可以说,剩下的那一部分就是人之所以为人且适应社会变化的核心素养。
        三、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提出
        建构“核心素养”体系作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已处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与传统的三维目标相比较而言,“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强调跨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征。[3]由于一门素养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因此没有哪门素养是仅靠一门学科就可以单独练就,必须依靠多门学科的协同聚力。“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依赖于学生在环境中自主反思。

与知识不同,素养并不能由教师通过强迫的命令方式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在教育生态的场域中汲取信息源,通过自主反思加工的流程内化成为自身具备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当班主任对学生具有多种特征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的同时,也凸显了班主任自身成长的必然性。班主任需要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在专业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教师的班主任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1、共同体中的名师引领
        将省、市级优秀班主任组建在一起,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组建班主任工作室,有利培养一批名班主任,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能力。
2、共同体成员分类
(1)有朝气、有想法、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学生年龄接近,能理解学生的90后班主任;
(2)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年限,班主任实践经验丰富,而且都曾被评选为校优秀班主任;
(3)缺乏理论,处于发展瓶颈期,努力在寻求自我突破。
3、共同体目标
        以有效德育、有效班级管理、班主任专业发展为研究目标,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有归宿感、认同感,彼此在学习中交流,分享资源,相互影响。
四、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1.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共同体
        一个共同体的建设如果只停留在交流学习方法、改变育人手段的层面,那只是低层次的交流,这样的团队是不具备自我成长能力的,一个有效的德育共同体要求成员首先必须要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使成员在交流碰撞中统一教育观和学生观,并最终使工作室成为大家成长的加油站和教育生活的精神家园。
2. 以合作研究为核心的德育共同体
        合作研究是成员之间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可以开展下列形式的合作研究活动:
        ①开展主题班会的同课异构活动。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形式,也是评价班主任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共同体确立同一个主题,选出不同的成员进行展示,再通过评课、说课,在共同反思的基础上,对班会课进行“二度设计”,打造精品班会课。
        ②开展主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活动。主题研讨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形成系列。案例分析则是将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写出来,由团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释,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团队的典型案例库。
        ③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课题研究遵循基于实践、聚焦特色、走向普遍。从带班实践中发掘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进行分工,合作研究,提高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利用深化课程改革的契机,名师带领大家进行德育课程化研究,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将成果以课程的形式的呈现,并在学校开设选修课实践检验。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举措,也是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措施。然而,若想有效、高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则离不开班主任的努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必然,班主任共同体已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会在共同体中不断成长、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娜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  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2]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全球教育展望,2016(4):18.
[3] 施久铭 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民教育,2014(1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