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何佳浩
[导读] 现代射击运动中,心理训练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何佳浩
        浙江省衢州市白云学校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现代射击运动中,心理训练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射击运动的完整训练体系。在射击训练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武器常识、射击学理和射击技能,更重要的还是提高射击心理素质。目前,随着心理学地位的不断提升射击心理训练也随之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射击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以提高射手抗干扰、抗冲击的能力,为顺利完成射击任务奠定心理基础。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影响
1前言
        射击运动是以稳、准、狠取胜的项目,要求射击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在射击大赛中应付各种意外情况从而发挥最佳运动水平。因此,对射击运动员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训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做到以心稳带动枪稳,已成为射击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
        心理训练就是对射击运动员的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提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对内脏器官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作用,并直接影响人体生理机能,使射击运动员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在训练和实战中发挥良好的射击水平。优秀运动员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好强、固执、独立进取,富有冒险精神,沉着冷静,充满信心,有追求胜利的愿望,意志坚强,有毅力克服困难。
2良好心理素质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意义
        射击比赛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心理素质的好坏。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子: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项目决赛中,美国名将马修一埃蒙斯因最后一枪不小心打在别人的靶位上,将眼看到手的金牌拱手让给了中国选手贾占波。还是埃蒙斯,还是射击决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梦魔重现。他在前9轮表现相当出色,远远领先其他对手,最后一枪却仅仅打出4.4环,再次屈居亚军。中国选手杜丽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项目决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夺取了意义重大的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杜丽因负担着夺取首枚金牌的艰巨任务,在巨大压力下发挥失常痛失金牌。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尽管这些世界名将具有顶级的射击技术水平,但是心理素质却成为导致他们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失常的主要因素。因此,培养良好射击心理素质对提高射击技能具有积极作用,射击心理素质培养已经成为射击运动中提高比赛成绩解决的课题。
3射击运动员焦虑心理的现状
        所谓焦虑心理,是指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以及比赛中,对当前的自尊心可能造成一定威胁的情景所具有的担忧情绪。一般而言,焦虑心理可以分为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两种。前者是有客观情景引起的,比如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中对手的情况,以及比赛的重大意义等。都会引起运动员一定的焦虑心理。这种正常的焦虑心理可以激发出运动员的潜能,从而促使他们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过敏性焦虑就是一种负面焦虑,是指运动员对潜在威胁作出了一种过分担忧的反应,他们往往倾向于缩小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夸大比赛困难程度,从而抑制运动效能的有效发挥,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表现。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大多数运动员都有较明显的过敏性焦虑症状。这部分运动员一般在比赛中精神萎靡,技术动作错误频繁发生,不仅不能专注于日常的训练,在比赛中也心不在焉,从而使得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受到明显影响。另外,过敏性焦虑心里还会使得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导致他们们的反应速度减慢,治理水平下降。


4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1研究对象:绍兴市体校运动员
4.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收索的基础上,我认为在射击运动中,焦虑心理是运动员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最常见表现。
访谈法:
通过对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射击运动员进行访问,即大多数运动员都有较明显的过敏性焦虑症状。因为平时训练注意力不集中,训练很懒散基本教练不在都没有自觉性,这部分运动员一般到了比赛都会很紧张,技术动作错误频繁发生,日常的水平都发挥不出来,从而使得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受到明显影响。
5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绍兴市体校射击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水平和训练成绩的稳定性上以及对射击运动员如何克服外界干扰的心理因素进行以下内容的结果与分析。
5.1影响射击运动员水平发挥的心理因素
5.1.1感知水平对射击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发挥
        人的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外界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感觉。这种人岁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就是知觉,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当刺激物作用于感官器官,人堆它的识别一般要经历分析、比较、决策三个阶段。刺激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察觉到,在射击训练中,当天天进行单调的缺乏心理紧张的训练(空枪预习和打密度、体会射击),特别是运动员自己不进行认知训练,教练员也没有给予分析和评估的时候,很容易导致运动员克服训练中的困难,努力争取成功的心理技能始终处于低水平。长期低负荷的训练使运动员得不到高水平的感知,实战经验不足。因此,必须通过加之于训练者的负荷而产生训练效应,增强刺激强度,提高运动员的感知水平,进而力求实现训练的高目标。在射击训练中,运动员积极的感知体验会促进其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的提高,增强训练效果。
6结论与建议
        俗话说:“熟能生巧,巧能出艺”。孰能的动作技能是射手心理素质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心理素质又为射手发挥技能奠定了基础。只有在加强技术训练的同时,强化心理训练,才能使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综合提高训练效果。
6.1建议
        帮助运动员在挫折中奋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教练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6.1.1主动介入,及时开导。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较为了解。所以在运动员经受挫折时,教练员要多宽容、多理解,主动与运动员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挫折的原因,找出战胜挫折的办法,使其早日走出阴影,重新塑造自我。
        6.1.2移花接木,类同对比。为了减轻运动员在挫折时的心理压力,教练员可以适度终止训练,带领运动员通过参加娱乐活动或其他运动项目,在娱乐身心中转移视线,缓解压力;也可以通过介绍、讲解其他优秀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来增强运动员克服挫折阴暗心理的勇气。
        6.1.3化解情绪,适时宣泄。运动员在遭受挫折后,往往心情及其压抑,情绪极度紧张,有时会以激烈情绪反映代替理智行为,只有把内心的郁闷发泄出来,才能恢复到理性状态。但如果任其自由发泄,又可能对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所以教练员要善于创造一种情境,使运动员在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限度内,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
        
        
参考文献
[1]葛焕生,刘伟.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
[2]程蓓.射击运动员正确的心理定向与心理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2011,(1).
[3]谈栋.射击比赛中的心理训练方法[J].运动,2010,(12).
[4]庄劲松.浅谈射击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1).
[5]任云涛.浅谈心理训练对射击运动的意义及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17).
[6]焦怡.射击运动员比赛期的自我心理调控分析[J].河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