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维萍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小 644603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感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爷爷奶奶相伴,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先天性的安全感、幸福感不足,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幸福感。通过合理的方式与策略,以及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干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不足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如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感进行了分析,期望能带来一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贫富和城乡的差距越发明显,留守儿童的现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衡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主观幸福感,了解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一、留守儿童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一)家庭关爱不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心灵十分的脆弱,需要我们进行关注,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呵护,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经常与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一起生活,长期以来对父母的思念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呵护会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不愿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甚至于出现心理疾病。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缺少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在价值观念上缺少引导,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无法形成正向的观念。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在成长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就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
(二)存在心理问题
在集体活动当中,往往有部分留守儿童比较封闭自己,不愿与小伙伴交流沟通,自卑倾向是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及时的心理干预,甚至会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暴力和自残的倾向。在生活中的性格过于急躁,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危害。根据复旦大学的相关研究数据,在100名留守儿童当中,60名会有自卑的心理倾向,这也是当前留守儿童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无形当中会降低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影响留守儿童的快乐成长。
二、提升留守儿童幸福感的途径
(一)借助隔代监护人给予留守儿童家庭关爱
在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家庭当中,作为隔代监护人的祖辈就自然而然承担起了监护和养育的责任。而作为隔代监护人的祖辈,往往在教育方式和理念上有一定的差别,无法完全替代父母给予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为此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式与方法,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要积极转变隔代监护人的观念,积极的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管教理念和方法。此外,作为父母,也应当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尝试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来给予孩子自己的关爱。
如,飞飞的父母也很早就外出务工了,飞飞和自己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外婆对她比较娇惯,但这仍然弥补不了飞飞在家庭关爱领域上的缺失。在学校,飞飞表现的比较内向,很少和其他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在其他同学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也经常能看到飞飞孤单的身影。在此基础上,我们与飞飞的父母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和飞飞的外公外婆进行了充分的谈话,让飞飞的外公外婆能够更加关注飞飞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让飞飞的父母每天都能通过网络与飞飞进行视频连线,让飞飞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加频繁,帮助飞飞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在一段时间之后,飞飞身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班级的各种活动中变得越来越活泼,这正是飞飞幸福感提升的一种表现。
(二)通过鼓励给予留守儿童自信心
自卑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针对存在着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想要帮助他们做出有效的转变,让孩子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幸福感,就需要通过鼓励给予留守儿童自信心。借助鼓励的形式,让留守儿童也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能够更加积极的展现自己,并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们交流、玩耍,让留守儿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当中,才是提升他们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天天,男生,11岁。父母在天天没满5周岁的时候就到上海做运输生意了,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平时,天天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天天仍然是一言不发,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课本。在大家一起开展活动的时候,天天也总是一个人默默的看着,久而久之,也没有其他小朋友愿意和天天一起玩。于是我就更加的关注天天,在课堂上,主动点名让天天来回答各种问题,并在他回答完毕之后狠狠的鼓励他。在活动时,主动把天天与那些比较活泼的孩子分到一组,让他一点点的融入到集体当中。就通过这样的方式,天天也一点点变得活泼了起来,我也经常能看到天天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天天慢慢变得自信,幸福感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结语:针对留守儿童幸福感不足的问题,我们要找到隐藏在背后最本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弥补家庭关爱的不足,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才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幸福,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尚航欣,周喜华,陈倩倩,张迪,张凡,李盈.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5:228-229.
[2]刘海珍,张鹤.从社会支持制度视角探析农村留守儿童幸福感提升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