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张伟兵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
        张伟兵
        广东省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  516151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与飞速发展促使各种新思想、新潮流不断涌现,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所以,在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同时采取有效、积极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均衡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1]。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有效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弥补学生存在的性格或心理的缺陷,使学生和谐、健康、全面、均衡地发展[2]。
        一、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进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则是最为重要的引导者,课程教育以及在小学生的发展中,班主任不仅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通过班主任的观察和沟通,也会了解小学生最为真实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真正出现心理问题才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而是通过班主任根据小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具体的学习情况等,采取科学的引导方式,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理念,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可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进度,对于小学生自我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效解决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活带来一系列的打击,给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可以切实根据小学生心理的变化以及需求,解决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通过班主任和小学生的互动和交谈,实现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疏导,帮助小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够找到克服心理问题的方法,避免各种消极情绪的产生,让小学生在成长和生活过程中保持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小学阶段班主任“心育”的方法和对策
        (一)正确倾听学生,了解其内心的需求
        倾听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良好的倾听中,班主任可以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从而掌握学生某些观念的萌芽,对学生做出对应、合适的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3]。
        笔者曾经发现班级中一名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以往该生性格开朗,总是围在教师的身边,经常会向教师请教问题,也乐于帮助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但最近一个星期里,笔者发现该生看上去心情郁闷、闷闷不乐,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很少来请教教师问题。

笔者捕捉到这个“苗头”后,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与她谈心,对她开展有效的疏导。当笔者说出自己发现她最近的变化后,该生迅速意识到班主任是非常在乎她的,她似乎很激动,主动敞开心扉与笔者进行了和谐的交流。原来,最近该生的父亲沉迷网络游戏,有时整夜不休息,为此,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中温馨的幸福感不再。该生心中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好意思和同学讲。笔者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认真、耐心地倾听了她的叙说,让她对笔者产生了信任感,主动向笔者倾诉自己的烦恼。由此可见,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扮演好倾听者、劝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仔细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利用各种策略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使其渐进成长
        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治疗”,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已成为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的新路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健康情态来设计心理辅导的内容。
        例如,笔者曾经帮助过一名学生,他是家中的独生子,家人非常宠爱他,导致他在性格上有一定缺陷,脾气暴躁,比较自私。为了帮助该生弥补性格上的缺陷,笔者积极地探寻教育策略。笔者通过细心观察发现,该生非常喜欢小动物,十分有爱心。笔者抓住他的这个特点,开展了“我喜欢的小动物”介绍会,邀请他为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小宠物,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在介绍会上,该生表现优秀,介绍会气氛良好。但时隔不久,该生又犯了错误――与其他同学打架。笔者调查原因,原来是一名学生交作业时不小心把他的水杯碰倒了,水酒出来弄湿了他的作业本。尽管这名学生向他道歉了,但他不依不饶,非要这名学生赔给他十个作业本。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耐心地与他沟通。同时,笔者对他进行了心理测试,并对他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心理辅导,该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爽快地答应向那名学生道歉。
        (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前一些小学生十分排斥班主任的说教,他们喜欢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因此,班主任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各种活动的作用,从小学生的喜好、兴趣出发,为他们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笔者刚接手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时,发现班内几名学生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其习惯与认知仍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有些学生甚至对上学很“头疼”,在家长把他们送到学校后,他们不是装身体不舒服,就是找各种借口请假回家。为了让这些学生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笔者精心地设置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有意识地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体会班集体的力量和快乐,如歌舞比赛、生活常识抢答赛等。在丰富的活动中,这些学生与同学相处融治,慢慢体会到班集体的快乐与温暖。笔者设置的各种集体性活动,让这些学生对班级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而及时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和心智教育中融入科学有效的内容,向小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发挥小学班主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昌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06):85-86.
[2]贾连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黑河教育,2020(02):8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