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爱上习作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袁森
[导读] 我们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趣诱情、
        袁森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佛子镇泗州小学535426
        【摘要】我们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趣诱情、尽情触摸习作内容、老师做到正确的评价、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这几方面让三年级的学生爱上习作。
        【关键词】爱上习作、和谐师生关系、触摸习作内容、正确的评价。
        
        习作一直是学生很苦恼的作业,有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习作,包括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都有此想法,但它又是“小学生对今天及以前的知识、语言、想法的综合的表现。”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爱上习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爱上习作。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和谐的。上课时与学生的沟通或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意地构建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习作氛围,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学生就会敏捷地展开思路,有了想表达的欲望。在三年级的习作指导《介绍自己》中,我注重课前与学生的沟通,轻松自然的对话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情;在课中,我发现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外貌时很害羞,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对话:师:我长着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巴,黑黑的头发,你猜我是谁?生:猜不出。师:为什么猜不出?生:因为没说自己的特点。师:外貌描写要注重细节特征。在我巧妙的设计下,又从内容、方法各方面指导学生去写作,学生很快地理清了写作的对象、表达的内容,那笔下就自然而然地把“我”介绍出来了。
        二、激趣诱情,让学生爱上习作。
        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创作的欲望也会增加。而创设情境的方式,最易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设生活化的习作环境,学生才能在无拘无束、轻松快乐的生活场景中放飞灵感、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如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上《我给动物设计名片》的习作课中,我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游览“动物园”,把他们带进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拉近了学生和动物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然后从中选出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通过查资料,看电视等方法知道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用第一人称把它写下来。最后配上一张图片,图片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剪贴,就是一篇美美的习作了。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多一些感性与趣味,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少一些刚性与理性,开拓思路,让学生放开胆子走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现场生成,尽情触摸写作内容,让学生爱上习作。
        我主张现场生成习作材料,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在激发学生高级需要的基础上,由情到境,通过观察、表演、实验等活动现场生成习作内容,重点放在学生“有内容可写”上。那要做到:
        一是先做后写。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做一做,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如三年级下册“写借书经历”的习作教学,针对农村小学生借书经历经验少,没见过图书馆的情况,我设计了现场表演借书活动。我首先把学生喜欢看的童话书籍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引发他们对这些书的兴趣和急于阅读的愿望,再让学生现场向老师借书,然后说说借到书后的感受等,最后让他们把借书的过程写下来。
        二是先玩后写。如指导习作“我的发现”时,我把学生带到校园中去,让他们找到一个地方进行观察,这个地方有什么,小草怎样长,草丛中的小昆虫怎样进行活动,它们的动作怎样。学生兴趣盎然,观察细致,写出的习作生动、具体,充满了儿童的乐趣。


        三是先听后写。指导“摆玩具,编故事”时,我把两个小动物玩具小狗和小羊摆出来,编了一个故事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听到很入神。然后在小组学习中大家一起编故事,有的开头,有的补充,有的在旁边做动作、表情,有的接着说一句话。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他们动手习作,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就跃然于纸上了。
        四、放手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爱上习作。
        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书写,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才能随心所欲,才能有所新意。老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以话题习作甚至是自由习作为主,课堂之外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更自由,一句话也可,几行字也罢,只要想写就行。我们关注的不是学生们写了多么精彩的文章,主要是培养学生们愿意拿起笔抒发心情的兴趣爱好。《对古诗的研究》是一篇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习作,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活动成果内容丰富多彩,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份份精彩的手抄报、无一不是孩子们自由思想的表达。所以,学生们把这次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启发表达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
        五、老师做到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爱上习作。
        1、真诚地赞许。对于学生优秀的习作,我总是极力赞扬、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谢小小的习作《公鸡争霸赛》,文中把几只公鸡抢食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逼真、有趣。我给她的习作评语是:这场公鸡争霸赛的确很精彩,叙述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有个性,如‘笨蛋!笨蛋!关键时刻怎能睡觉’等。这说明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人。老师的鼓励、赞扬应是发自内心和切合实际的,最好能在批语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习作的关注,体会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继续写作与超越自我的信心。
        2、委婉地提醒。学生作文是智慧与语言表达的结晶,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在他们得眼里,习作就像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随意挥舞的“狼牙棒”会无情地粉碎学生创作的火花。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景物习作,内容涉及竹林和桃花,但习作语言平淡,场面描写不够有趣。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以诗入画更精彩,聪明的你能把画面与相关的古诗联系在一起吗?启发性批语意在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揣摩批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引导学生反复推敲、修改。又如一个学生的习作《秋天的田野》,写作条理杂乱。我是这样评价的:你写了许多吸引人的景物,如果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别人就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分享你秋天的田野的美景。试试吧,你肯定行!
        我们要求学生的习作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教师的评语也应让学生听到老师的心声,使习作的评价语言成为学生爱上习作的方法之一。
        总之,我们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趣诱情、尽情触摸习作内容、老师做到正确的评价、让学生从习作的自由上升到思想的自由,真正爱上习作。
        
        文献参考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三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6.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三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  三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  三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5]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
        [6]广西教育  2010.8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