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统金
广东省海丰县鹅埠镇中心小学 516473
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要求,区域教研部门的责任越来越艰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研部门的重要使命。从教师的需求出发,本文提出了“学教研改创”五阶递进式系统教研模式,创新成为追求” 的小学数学教研目标,构建具有实效性的教研系统,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教研改创”;教师发展
近年来,作为市级数学教研员的我,常去学校参加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发现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存在很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例如无管理制度、责任不明确、积极性不高等。教研组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基础机构,教研组活动开展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因而,如何改正学校数学教研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意识不强
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研组活动是一个教师共同完成的集体性活动,有些活动还需要学生参与。在有些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中,教师自主参与的意识不强,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够,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理解不深,活动往往“走过场”,教师“形式化参与”的现象比较普遍。教研组活动时,话语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或者是教研组长的个人“专场”,使教师对教研活动多流于形式,导致教研活动的实施停留在形式上,无法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无法促进教师教学手段更加开放。
2.无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基本不太重视前期活动计划的制订,所以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缺乏对活动的整体进程的把握,更是茫然,组织者无规划,临时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参与者不知道本次教研活动会做什么、怎么做,一切都是临时决定。
例如:在某学校的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研组长没有制定主题,活动开始后,活动负责人说今天的教研组活动看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都提一提,结果老师们都没有说话,最后以学习一篇文章结束。出现此状态,是教研组活动负责人失职,没有制定详细的、系统的计划,使老师们迷茫,对教研组活动失去热情,这也是学校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缺少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制度。
3.活动后续无跟进
一项教研主题做完了就完了,没有后续跟进措施。例如:学校的公开课比赛活动中,老师的一节公开课上完了就结束了,没有后续的总结和反思。教师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展示上课——集中评课——课后总结(再展示——再反思)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总结、反思,可是缺少后续的跟进。我们完全可以在教研组活动中,组织教师探讨某节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设计一个或几个值得试一试的方案,之后再展示。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整个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研讨过程,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改进过程。
二、“学教研改创”模式的实施路径
1.强化教研意识,激发教研热情
教研组活动的组织者要正视组员活动不积极的根本原因,着力解决老师们教研意识不强的问题。本人觉得学校教研组要发挥好作用,可以通过聘请专家给老师们讲讲教研组活动的重要性,组织与教师教学实际联系紧密的教研活动,采用多种形式让教研活动丰富多彩。
树立教研典范、强化团队建设,让老师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只有学习他人的长处才可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可以要求老师模仿专家的课堂,哪怕模仿一个教学片段。从模仿中让老师自己转变观念,重新塑造自己。当他们从一节课中尝到学习的好处时,就能体会到专家的方法也可以拿来直接用于自己的课堂,而且能收到比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好得多的教学效果。通过教研组活动中平等、无障碍的讨论,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修改、调整自己的认识,吸纳他人正确、值得借鉴的观点。以此促进教师对学校教研组活动意义的认识,激发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从而使教师对教研组活动的态度由“形式化参与”向“互动式参与”转变。
2.教师培养系统化
我们根据入职期教师群体特征制定《小学数学入职期教师三年培养计划》,通过连续三年的培训追踪,提升入职期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帮助他们实现“站住→站稳→站好讲台”的发展目标。
如在教研活动中主要帮助他们熟悉和把握本学科的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及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适应期的教师在读懂教材的主题图、例题和练习题的基础上,思考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突破的关键、蕴含的思想与方法。这些活动主要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来实施,在“以校为本”的教学和研究中,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发展期教师的需求,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新任务、新要求,要求关注“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诊断”等。我们注重指导成熟期的教师掌握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充分总结并升华自己的经验,提炼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
3.整体规划活动,增进教研实效
关于教研组活动后续无跟进的问题,本人认为首先要做好整体规划,对每项活动都提出后续跟进的内容安排和具体要求。让老师真正认识到教研组活动总结的意义,只有认识到教研组活动总结的意义,教研组活动才能以良性、有效地持续前行。
如:讨论、总结,再讨论、再总结,这样一次次的提出问题,修改问题,重新展示再提出问题。在不断肯定与否定、反思与重建教学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系统全面把握。同样,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理解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与水平,进而迁移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反思总结这样一个环节,还可以形成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成果,作为今后教学的样板和指导。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教学效益,又能衍生出更丰富的新成果。
三、结语
钟启泉教授说:“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不是每一间教室,而是整所学校;不是每一所学校,而是整个社会文化。”“学·教·研·改·创”教研模式将会继续引领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和谐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智,桂贤军.小学数学区域教研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141.
[2]龚兴英.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