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质疑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吴妍
[导读]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吴妍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中童中心小学  江西 鹰潭 335000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学会质疑是启智的关键。
        一、不会质疑怎么办
        刚开始教书时,教的是一年级,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怎么提问,我觉得没关系,慢慢学。教了两三年后,发现学生还是那样的。今年上六年级的课,上一堂课时,我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来。在我巡视的时侯,我发现了许多同学只是拿起笔来做样子,书上根本没做记号,等课文读完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咱们交流交流,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再问一次,结果还是一样的。于是我换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有的话就提出来,可悲的是,还是没有人举手,有些人在东看看,西看看,看有没有人举手。于是我又说:在上学期间,我们除了要学知识外,还要学一种东西——勇气,敢于举手发言也是一种勇气。当你举手时,那说明你战胜了你内心的害怕,渐渐地,你将变得勇敢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是喜欢勇敢的孩子的。那现在,我想看看哪位同学有勇气能战胜自己。过了一会,有一个小女孩提出了问题,是对课文题目的质疑。紧接着我就表扬她很勇敢,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一看到有同学能得到这种表扬,这时就有不少同学就跟着举手了。因此,我得出了结论,在孩子不会质疑时,多给孩子些鼓励,也许他们刚开始的回答并不完美。


        二、鼓励学生向权威质疑
        “惟书、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权,只惟实”。在学校,老师说什么,学生信什么,书上说什么,学生信什么,不爱向权威质疑。比如说多音字的教学,老师读什么,学生就跟着读什么,不善于怀疑老师。比如说《诗经》这一课中,有个词叫雨雪霏霏,初接触到这个词时,我一直把“雨”读成第三声(以前我们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在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第五天,有个同学小声地对我说:“老师,好像雨在这里念第四声”。听完,我马上就让同学们自己翻字典,结果发现两种读音都有,最后,大家一起分析了一下,最后决定了读第四声。之后,我表扬了那个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并对所有同学们说,有时老师说的东西也可能会出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来。
        三、引导学生质疑
        大多数学生认为出现在教科书上的一切东西都是对的,不用去怀疑。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我们也应该向教科书提出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质疑。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教参书是这么说的:不是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就没有什么花开放了。读到这句诗时,我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都说没有。于是,我又让同学们把这句诗读了一次,再问他们有什么疑问不,同学们的答案还是一样的。我想可能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广,一下子想不到那里去。想到这,我就换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有什么花是冬天开放的?这时很多同学说腊梅花是冬天开放的,我接着问你们还知道有什么花是冬天开放的,这下就没有人举手了。于是我就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冬天开放的花,比如山茶花,水仙花,雪莲花等等。介绍完之后,我问他们对那句诗有什么看法,这时很多同学都举手说不能说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开尽之后还有挺多花开的,对此,我给予了肯定,同时,我也意识到,有时同学们提不出质疑和同学们的知识不丰富有关,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多读读课外书,多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相当的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开始提出的质疑没有价值,就阻止学生提出质疑,我们应对学生提出质疑给予鼓励,当学生质疑不到位的时侯我们要给予引导。在学习课文时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出自己的心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