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亚彬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西阳镇西南小学 陕西省 咸阳市 713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不仅是教学形式的一种,更是教育思想的体现。而且,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素养。所以说,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小学生年龄偏小,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多样化阅读活动的创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下,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情感的体会能力都不强。所以,为了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积极调整与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理解、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且,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构建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阅读文本,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被激发,学生就会形成主动阅读的意识,产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式,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少,还未形成完整认知体系的小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或者日常生活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这样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保证学生在长时间内自觉主动地参与阅读训练活动。
比如:在《花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在导入环节,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的花儿图片,然后,提出了问题:你们觉得这些花儿怎么样?学生纷纷大声说很漂亮。紧接着,笔者提到:这些漂亮的花儿和你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和学校,你们想去它们的学校看看嘛?这样图片展示与讲故事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多学生都对本篇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多种形式创建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阅读上,最大限度提高阅读的质量。
2.加强指导,掌握方法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而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是语文教师最为基础的责任,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手法。
比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培养学生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品质。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了文本,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笔者要求学生自主描述了整个故事,包括红头遇到了怎样的危险、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脱险的等等。最后,笔者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了文本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了问题:贮藏是什么意思?牛吃食物有着怎样的特点?等等。学生在泛读与精读结合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文本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重视课外,提升能力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局限在课堂的几十分钟里,还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辨好书和坏书。当然,在学生具备这项能力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的书籍,并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从而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笔者常常会为学生推荐读物,如:《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等等。并且,笔者每周都会为学生组织一次课外读物交流大会,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读物,谈一谈阅读的感受,还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书籍。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交流欲望与情感需求。而且,面对读后感比较精彩的学生,笔者会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这也成为了学生积极阅读的动力之一。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语文能力的强弱。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的创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嘉蓉.融情于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0):121.
[2]马平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0(3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