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的兴趣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 陈辉
[导读] 游泳必须跳进水中,才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方法和技巧,
                          
        陈辉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龙泉镇第二完全小学  425700
         
        摘要:游泳必须跳进水中,才能真正掌握游泳的方法和技巧,找到游泳的乐趣,从而生发搏击万顷碧波的豪情。人们对语文的感受亦如此。只有让学生爱上语文,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阅读;兴趣培养;
一、渴望语文进而探究语文
        多年的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理想。每当走上讲台,学生问我:“老师,哪天写作文?我都有好多篇作文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实在是腾不出写写作文的时间来。我只能对他们说:“待会儿学习委员把作文本发下来,星期天在家里写吧!”底下一片“哇”声,有学生兴奋不已的说:“太好了!”每次我对来借书的女生说:“你不是刚借了一本书还没看完吗?”她竟然早就想好了让我真不好拒绝的理由:“那本是在学校看的,  我还要一本放家里看。”然而,我了解到的理由是他怕要借的书被同学借走。学生买书、借书、换书、读书、藏书已然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书开始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课桌上、书包里随时都放着他们自己喜欢的书。这样的小故事,令我感动,也让我欣喜。每一件都和读书作文有关,却与怎样学语文的方式、方法和过程无关。
        教语文不教学生学语文,而让学生渴望语文;教作文,不教学生怎样作文,而让学生渴望作文;教阅读,不教学生怎样阅读,而让学生渴望阅读。这是我多年语文教学之后,重新给自己确定的语文理想。
        把渴望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理想追求,主要立足于两点:一、没有比“想要阅读”更好的阅读技巧,没有比“想要作文”更好的作文技巧,没有比渴望语文更好的语文教学方式;二、语文自信,一个对语文有着足够兴趣与激情的人,你相信语文会拒他于千里之外吗?    

        爱上语文是语文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语文,从深远层面看就是教学生爱上语文,如果一个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从此对语文、对作文、对读书兴趣盎然。当他走出学校,也不因学校教育的终结而终止读书、思考和作文,始终有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依然还能捧起书来,甚至不时地拿起笔来抒发自己对语文的点滴体会与感受,那是教师多么值得骄傲的语文成就!                           
二、走进语文然后提升语文
        不爱语文只因没有进入语文。如何能让语文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进而转化为他们的内在的、主动的需求,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提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渴望,途径广阔,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例如,通过课堂讲座、读书活动、作文竞赛等去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进而爱上语文。充分利用课堂与学生的交流,精心设计导语、情景、问题、插图、故事、活动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语文魅力。让语文的味从学生心底激发出来。让学生对语文从无趣味变得有趣味,让趣味不浓变得趣味浓厚,这是语文教学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一篇课文从课题入手,从问题入手,从谈话入手,从导入铺垫气氛渲染入手。课堂也因内容而异,因环境条件而异,因学生现状与兴趣爱好等因素而异。语文插图、实物教具、白板都是教学常用的手段。只要能切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对语文的探究,并自觉学习语文都是可行的。
        语文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兴趣的培养,也要博览群书,语文能力的培养不但要课内,也需要课外。授人以鱼,既讲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兴趣培养,讲读、提问、启发、直观影像都是提起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所谓近水识水性,身临其境,泳乎其中,如鱼之游于水,方能得其趣。亲近语文,潜入语文,在语文的浸润中提起语文兴趣,通过感知与阅读提升语文能力。
三、语文提升的思考
   学生为什么不爱语文?因为学生还没有进入语文。学生为什么不爱读书?因为学生还没有读过什么书。学生为什么不爱作文?因为学生还没有作过什么文。当学生不想学习时怎么办?那就不学吧!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别扭,但又是没错的。俗话说:“鸭不喝水,按不低头。”强扭的瓜不甜。所说的都是主动性、兴趣、内因。但我一直在思考:学生真的不爱学习吗?为什么会不爱学习呢?是不是今天不爱学习,明天也不爱学习呢?他是不爱学习还是不爱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内容、目标、要求、过程?
    从理论上讲,我一直不认为真有多少学生会不爱学习,一直不认为有多少学生会缺乏差不多与生俱来的学习兴趣。问题是我们是否敢于面对学生的不爱学习,根本原因可能并不在学生,而恰恰在于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或者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有点儿拔苗助长,从而是否敢于毫不犹豫地摒弃掉许多我们津津乐道的东西。譬如一种作文训练的方式,如果让更多的学生感觉到乏味、讨厌,那么,这样的作文训练,即使再科学,也必须让它淘汰掉。
        
    事实也正是如此,譬如,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喜欢作文,却不喜欢作文里的训练指导,不喜欢作文里的技巧、要求,不喜欢作文里的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不喜欢为作文课、为考试、为作文教学目标而作文,只喜欢为冲动、为灵感、为满足、为得到关注、为敞开心扉、为表达快乐、为生命绽放而作文,他的作文是自我需求、情感渲泻,是自由、奔放、豪迈的,他的作文潜力为此激发,他的作文兴趣因此点燃,他的作文灵感因此暴发,这一刻文思才涌,下笔千言,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同样,我发现许多学生都喜欢阅读,但他只是喜欢阅读,喜欢读他喜欢的书,不喜欢阅读教学,不喜欢我们要教给他的阅读方法,不喜欢做读书笔记,不喜欢做读书卡,不喜欢做阅读题,不喜欢阅读由我们指定的书籍,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然而教育总是习惯于这样,对于不想学习的学生,总是采取补课、谈话乃至惩罚的方式,企图使他迅速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教育总是太负责,而太负责的背后,其实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我们所缺少的是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我们总是缺乏发现学生个性、优点、特长、兴趣的一双慧眼,说到底我们对学生关注不够、亲近不够、研究不够,我们总是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我们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差异性,找不准点燃他们学习激情的兴奋点,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语文要活,不能只囿于课本,语文要强,不能只停在课堂。一本书,一篇文,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不出语文尖子的。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如蜜蜂般不辞辛劳,才会酿造出人间美味。因材施教,由兴趣到习惯,最终成就语文之大成。
参考文献:
[1]单淑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4):757.
[2]肖胜坤.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17):91-92.
[3]董贤贤. 语文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0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