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发月
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裕民小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讲究自主探究,合作竞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进行朗读教学的探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 竞争 合作
一、朗读要求与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所在的教育局也非常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举办课文朗读比赛,也意在促进学校及语文老师对朗读的重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能力却不容乐观。我们的孩子常常存在唱读,拖读,漏读,多读,读的不流利,甚至不能读得标准的现象,且孩子越上高年级越不爱出声读。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更有效的指导孩子读书,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尤其重要。
二、关于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由来已久,已不是新鲜事物,但之与我们却是新鲜之物。王旦教授在其②《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一书中说:“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及老师的认可。因此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倡导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为孩子以后出社会工作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与人相处,增强自信等。
因此就其中的一个点“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进行朗读教学”进行探索。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朗读教学策略初探
(一)巧用评价机制,激发朗读内驱力。
大家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不同的就是进行三——五人的分组,通过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能力。从去年开始笔者所在的班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探究,在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根据学生不同成绩,性格爱好,组织能力等在一个小组中进行有好有差的座位编排。通过评价奖励机制,读的好的组就能得到奖励。为了得到奖励,小组成员都竭尽所能,拿出自己的最佳状态进行学习。为了让自己小组能够得到奖励,小组长还主动帮助读得不好的同学怎么把字读准,读正确,而成绩差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小组能够得分,也认真倾听,认真学习,不再开小差,无所事事。同时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忙让曾经想要有所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同学,能力得到的提升,也能为小组的竞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组与组之间在朗读学习,倾听示范时也更认真,投入。因此巧用评价机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孩子学习的氛围浓烈,要求学习的愿望更强烈。通常在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时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模式,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课后用力了,教师课堂需要花的力气自然就少了。
(二)互帮互助激兴趣。
在平常的课堂上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朗读的时候不是读得大声就是好的,还要读得流利,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才是读得好,而且读得好的标准不是小组里的某一个人读好,要所有成员都能读好才是读得好。为了检测学生是否能读,会读,往往会采取小组成员内的开火车读,了解情况。或者成员间只要有一个同学没有读准,读好,小组也不能得分。为了能够得到奖励,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主动进行互帮互助的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小组成员对自己小组各成员情况也非常了解。知道哪个组员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于是成员就会主动给朗读水平较差的同学进行辅导,如字词读得不准确的地方,或者读得不流利了督促自己组员多读几遍,教读等。
这样一来,孩子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小组长(所谓的小老师)很有自豪感,而他的“学生”取得了进步,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③张连元先生在《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一书中说:“学生的诵读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得到发展,因为诵读主要是读给别人听的,必须得到多数人认可,并且诵读者只有在群体中才能进行比较,鉴别,交流,互促而获得发展”。可见小组合作模式对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学生朗读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学生间的互助,因为是用同龄孩子理解的方式来教,被教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而同学教也比老师教压力更小,学得更轻松。另一方面也为老师减轻负担,节约在课堂为了个别学生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或课后的大量补习时间。
(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读
在平常的朗读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是否会读,能读我们常常还会指名学生读,但是辐射的人群较少,因为时间有限,一节课往往可能只能点名两三个学生进行读,其他学生的朗读能力到底如何无从知晓。而且个体读时大部分学生往往都会懒于举手,加上有的学生本身朗读水平不是很好,在单枪匹马的状态下就更加不愿意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大声朗读,首先我采取四人小组同展示。即出示要求,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展示。如一篇课文七八个段落就有七八个组进行展示,每组四个同学,这样下来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当然四人小组的读可能还会存在南郭先生,因此根据不同的课文结构又会进行小组内的循环读,每人读一句或一段。如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本课重点是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段落不长,我就让学生小组内逐句轮流读。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要认真练读,避免了有的学生无所事事。
其二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抽出每组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小集体的齐读。如课文中较简单的内容由每组的四号同学读(能力最弱组员学生),相对有难度一点的内容则由一号或二号(能力较强组员)读。这样一方面给了能力较差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不是全由优生包办,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另一方面,难读的地方由优生给了学困生一个范例。如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描写外洞句子较简单,段落较短就让所有小组的四号(学困生)同学读,而描写内洞一段,不但段落长,而且有长句,难度字词等,则由所有小组的一号(优生)读。这样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展示,能力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通过这样的模式,能读会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因此展示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而不像以前只有少数几个拔尖的学生得到锻炼。学生因为读得多,自然读得好,因此自信心也得到了更大提升。
(四)小组合作多样朗读,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多样朗读,对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也是非常有效的。如表演读,将课文读成诗,配乐读,师生共读等。
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提前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演练,再在课堂进行展示。小组合作模式下的课本剧表演避免了以往挑选优生表扬,或者志同道合的几个学生表演,而大部分是被落下的学生。小组合作模式下可以自己一个小组,也可以跟其他组联合,但一定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读,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全员的参与让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朗读训练,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间,不但朗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对落实阅读教学的要求“读中悟”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与乐趣,更重要的是从合作探究中得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学会了与人合作的社会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
②王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
③张连元《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