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冬林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襄州一中附属学校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对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能力的不同,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借用国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用一些“留白”,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好好回味,温故而知新,能达到高效吸收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白
留白是中国古典书画艺术创作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其表现为在作品中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提升其审美价值和作品的艺术性,引发观者无尽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古人评价书画艺术作品的留白,说:“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留白,这种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可以借用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朗读、思考、理解、分析、想象、归纳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尽量调动同学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重视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认知与习惯,为他们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别,引导他们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呢?
一、问题留白——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朝学者晁说之曾说:“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因此,教师要避免一厢情愿地剖析文本含义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要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达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程度。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出疑问,不断探索。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起主动探知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有学生对课文的最后一段质疑:我因为不会豁虎跳,才造成演出的失败,为什么还说“我至今还不明白”?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把它抛给了大家,请大家给答案。经过思考,有位同学说:作者不明白的是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演老虎,如果演了,就会遭到大家的笑话。我追问这位同学:那文中描写我演出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是笑我演的不好,不会豁虎跳,还是看了我的表演开心的笑?当然是开心的笑啊!他回答到。我又问:那你说我的演出成功吗?这时,其它同学纷纷发言。“成功,怎么不成功呢?大家都开心的大笑呢。”“我认为这只老虎一点儿也不窝囊。”“我觉得能参加表演就是成功。”……大家各抒己见。这样的问题留白,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二、朗诵留白——百啭千回随意移
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篇幅较长,但语言优美,富有意境,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学生在朗读时宜将自身融入到文本中去,在感受语言美、文字美、意境美的同时,细细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架设一座与文本语言沟通的心灵桥梁。“百啭千回随意移”,学生的情感在朗诵时随着文本而欢快、悲愤、舒畅、低沉、激昂等。通过朗诵,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吻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朗诵上的留白,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披文入景,由景生情,在如临其境的体验与感受中,与文本达到情感共鸣,获得认知感悟。
如《桥》一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课文这样刻画: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朗诵中,老汉临危不乱、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形象鲜明起来,我们仿佛看到风雨中,他严肃的脸孔,冷静的指挥人们有序的过桥,仿佛听到他对自己儿子的大声呵斥……朗读,让老汉的形象一下子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
三、题目留白——一览众山小
题目就是文眼,它反映文本的主旨。正确的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文本。所以,在题目上留白,引导学生理解、思考,进而能吸收、运用在语文实践中,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题目的留白,一般设置在课程的结尾,这时学生对全篇课文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时再对题目进行思考,应该是深层次的,重在学习运用。
例如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在课程结束时,设计留白:这篇课文的题目以往是《一颗小豌豆》,而现在是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为题,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题目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思考、对比,得出结论:以《一颗小豌豆》为题,文章的中心角色是第五粒豌豆,其它四颗就显得不重要了,可写可不写;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为题,文章的中心角色就是五粒豌豆。文章讲述了五粒豌豆的遭遇,虽然它们的起点是相同的,但后来的命运却不相同。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第五粒豌豆的生命意义----给一个生病即将死亡的小姑娘带来了生的希望,最终恢复了健康。所以,从文章的内容来看,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作题目,要更合适。
在对题目的思考、分析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及文本的标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个影响是长远的,它会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时怎样拟题,平时要关注生活的哪些方面,写哪些东西。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语文素养。如果把阅读的过程比作登山,那么对题目的留白应该是登上山顶后的“一览众山小”。
四、板书留白——犹抱琵琶半遮面
板书作为教师的微型教案,它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式的归纳,还应该是开放性的,能激发学生创造。正如所有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会适当留白一样,一份好的板书设计也应该追求留白艺术。板书上的留白是指出于训练学生思维或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而特意把一些内容不写或是以开放性的内容替代总结性的内容,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或是把板书的权利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海上日出》一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文章的描写顺序,即作者怎样描写日出的过程,培养学生养成按一定的顺序去阅读写景文章的思维习惯,并有意识的在习作实践中加以模仿、运用。教学时,师生研讨如何板书才能理清文章的顺序。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不断地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留白,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成就精彩的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参考文献
1于春梅:《正确运用“留白”教学,提升小学语文》,《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年第3期。
2朱茜:《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新课程.下旬》,2015年第6期。
3倪红梅: 《教学中巧用留白课堂中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下旬》,2017年第7期?。
4石祚俊: 《在文本留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中学语文.上旬》,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