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玲
邻水实验学校 四川省邻水县638500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万千发明的起点是一问”的确,提出问题是拉开探索帷幕的首要因素,也是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解决问题只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却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在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然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提供充足的空间,学生在这模式下无法对新知识形成真正理解,这也是导致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学生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知识灵活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推动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形成。
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中学生在青春期过于腼腆、不爱发言、不爱提问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做出对学生成长发展真正有利的教育,才是新时代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式,也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对抽象思维并不完善和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的学生而言,是带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进度也与小学时期不同,留给学生进行“细嚼慢咽”的时间少,教师对每位学生进行细致了解的机会也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如果不能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主动提问,很可能就会导致自己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造成学习效率的下降,给自己的未来发展也埋下隐患。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升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长远角度来讲,也是为学生未来发展而奠定良好基础的有效方式。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师生之间的地位是相同的。教师不能总是保持严肃的形象,使学生感到害怕。相反,他们必须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流,以便学生敢于主动与教师一起探索问题,并敢于在教学中积极提出问题。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其次,教师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应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避免学生被动灌输。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学习应用技巧,例如问题引入方法,教师首先要问一些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他们制定的问题,需要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悬念。然后,教师必须耐心地指导学生,当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时,必须耐心地解释和称赞这种积极提出问题的行为,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教师不应该由于问题的错误而完全否定学生的努力,而应该适当地鼓励他们,并等待下一次精彩的学生表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教授《勾股定理》,教师可以首先谈论关于勾股定理的历史知识:传统上,勾股定理是毕达哥拉斯在古希腊证明的,但实际上,我们国家早有发现。如此一来,每个人都会感到好奇,会问:是谁发现的?找到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一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措施,教师将通过适当的背景进行解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由于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有时候不能充分理解,从而导致不能紧跟教师的步伐,甚至出现松懈、倦怠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找到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疑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思考和发问的时间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中深入挖掘和学习数学知识。而在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制作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几何图形展现出来,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等。这种方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同时会产生相关的疑问,并通过展示初步了解相关的几何图形知识。为了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继续展现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交流,并试着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产生疑惑。在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提问是师生互动最好的环节,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当教师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学生才能得到突破性的成长。
(三)注重问后评价,培养学生有效提问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解答和肯定,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不断精益求精,最终要“会提问,提好问”,从而在全班范围内营造善于提问、爱提问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吸收和接纳知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还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问后评价这种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探究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以《勾股定理》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会提出比较基础的问题:“勾股定理能够在除直角三角形以外其他的三角形内成立吗?如果不成立,又是为什么呢?”当课堂上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随后在解答的过程中再次强调该学生提问的重要性。但同时,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强调如何问“好”问题:“对于涉及基础知识的问题,不妨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够解答,再多推演一步是不是就能找到答案了呢?这样会不会效率更高呢?”在教师讲解之后学生若有所思,接着,又有另一位学生提出了问题:“除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能作为勾股定理的判定之外,能不能用所学圆的知识结合勾股定理去判定直角三角形呢?”这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能够对知识本质进行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大家的思考很有深度,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学习,提出好问题。”受到教师夸奖的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专注于每一个问题,当其他学生听到教师对“会提问”学生的夸奖之后,也变得更加积极思考,也喜欢在课堂上提出更有含金量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形成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注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并以此启迪学生数学思维,以达成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宋红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J].新课程,2020(37):205.
[2]陆雷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9(S2):23.
[3]李天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8(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