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卫国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双庙集初级中学,安徽 淮南 232214)
摘要: 语文课程是初中教学活动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环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本文就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讨论,就如何高效率、有针对性得加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字: 初中语文;文章;阅读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
1、学生对于阅读的不积极态度。
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对于中学教育而言,其最终目标是升学。为了考到一个好的高中和大学,学生们会将大多数精力放在选拔考试的针对练习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外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投入时间长,收效慢,因此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专攻于数学或者理科等更容易得分的科目,继而忽视了语文,忽视了阅读,忽视了语文素养的积累,更没有意识到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对于许多语文老师而言,其教学活动的过程通常是对学生进行单篇课文的讲解,或者是对重点词汇,句子进行梳理,很少有老师会对比相同主题的文章,迁移相同题材的篇目,或者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文章,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且乏味。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阅读积累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教师在教师岗位上从业几年后,由于较为繁重的工作负担,对于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渐淡薄,在课堂之外也很少会有课外阅读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迁移和拓展方面往往做的不够。
3、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性的欠缺。
在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师生互动关系是新课标一直强调的,但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仍是主流。在阅读教学中,单单依靠老师一味的情感传递,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整体意识的缺乏,浅层次的理解,都不利于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学习,更不符合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语文阅读的教育教学,与原本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我们仍然发现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完全消失,甚至在一些学校和地区仍然是教学的主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顺应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打破以往的教学手段,发展多元化、高效化、有效化、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帮助语文阅读的课堂更加灵活生动,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绎教学方法等,融入进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当中。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人教版中有一篇课文叫做《皇帝的新装》,在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同学进行实景演绎,在演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填充,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丰富同学们对于人物形象和心态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体味文中人物的情感特征,体会童话的哲理。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要求,在具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反思以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过程当中。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应当对于学生,一视同仁,重视学生不同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比如说,对于班上的同学而言,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阶层的学生运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设置提问环节上,可以设置不同阶层的问题,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这种方法顾及了班上所有的同学又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平台。
其实阅读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我们教学方法的缺失,可能会让学生认为其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任务,阅读成了一项被动的学习要求,而并非主动的探索和发现。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同学们,拓展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在课外也照常进行自主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安排自主阅读,学生们可以带来自己平日里喜欢看的书籍,老师也可以根据同学们所带来的故事,了解同学们的兴趣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同学进行阅读,另外还可以进行读书角,读书交流会,读书朗诵会等读书活动,让同学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其他好书好读物,最后,老师还可以运用,现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平台,运用高效便捷的网络帮助同学们推荐好书,在闲暇的碎片时间进行好文章的阅读,提升同学们的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文史知识,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运用各样的阅读方法,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内容和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IV].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孙晓璐.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04):207.
[3]叶圣陶.国文科之目的[C]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