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郭靖
[导读]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

        郭靖
        黑龙江省安达市曙光幼儿园    151400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也是任何事情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基础。同样,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拉近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让其二者更好地为融合在一起而为幼儿营造良好而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本文便从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两个方面出发就幼儿园家园沟通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家园沟通;有效策略;教师方面;家长方面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推进家园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想要促进家园合作的有效开展则必然离不开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有在沟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建立双方的有效联接而向着共同的目标作出必要的努力,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让孩子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一、教师方面
        1、提高沟通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总是承担着多样而复杂的工作任务。他们要了解和传达领导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活动安排,要与幼儿进行友好沟通和交流,也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等。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只有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才能够在面对繁琐的工作时依然保持一定的节奏,才能够掌握不同的沟通技巧来保障沟通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向家长表述孩子所出现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例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当我发现孩子们出现乱丢垃圾、不喜欢学习、性格急躁等问题时,总是会简单而直接地告知其家长并且让其注意这一问题。本意为与家长一同去帮助孩子改正这些所存在的问题,却不料想却因为方式的问题产生了误解。当谈话一开始便只是教师一味地指责孩子之时,家长在意识深处便依然产生了抵触和防备心理而感到有些厌烦,进而不愿意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建议。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的本能。所以,如果教师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一点,便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在反复思索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努力寻求改变。一次,在与家长讨论小明“不爱学习”这一问题之时,我并没有直接讲述小明在学习上的问题,而是先从生活入手夸赞其经常帮助同学、热爱劳动、性格开朗等,取得家长的信任。在有了一定的情感交流之后,我才转到学习之中而讲述其在这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样的表达形式,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打开了家长的心扉而将言语渗透其中,从而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2、听取家长建议
        幼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们都身处在不同的职业和岗位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的工作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则能够汲取众人的力量和智慧而进行教育活动,确保活动的科学化、层次化、灵活化。只有善于听从家长对于幼儿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才能够了解家长的想法而与之进行良性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认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改正和转变。例如,在《洗手》一课中,教师要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在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便在班级群中发表了“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这一话题,让家长们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一些活动建议。其中,有的家长说可以以孩子们所喜爱的动漫形象制作洗手视频,让其跟随视频内容掌握洗手的步骤。有的家长说可以在每次午饭之前组织孩子一起去洗手,从日常习惯入手让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这些多样而丰富的建议都是宝贵的教育财富。

听取了家长们的建议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而融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之中,使活动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和活力而获得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家长方面
        1、配合教师工作
        由于社会压力以及工作压力较大,我们发现许多家长时常将太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之上而忽略了对于孩子的了解和关注,忽略了陪伴的重要性。当幼儿教师举行校园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内容时,家长们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无法参与其中。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之一便是家长自我教育责任意识的缺乏。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幼儿工作也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所以,家长一定要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而自觉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例如,周五,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家长半日开放活动,目的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的生活、活动情况,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作为一名幼儿家长,一定要认识到这一活动的积极作用并且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而参与幼儿园活动,进而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关活动。在“教师与家长交流”环节中,当教师询问幼儿父母有关“关于此次活动有何评议?对于幼儿园工作有何建议?”等问题之时,家长要跟随自己的真实情感而进行表达,提出合理性建设意见,支持幼儿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自身素养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曾经是一个孩子,都是在时间之下悄然长大的。没有人知道要如何做一个父母,要如何去养育一个孩子。这些种种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之中才有所了解和认识的。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和把握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心理需求,学习多样而有效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在一定的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地与教师进行教育交流和探讨,从而帮助幼儿获得健康发展。例如,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儿童所常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发脾气等。在与孩子长期相处的过程之中,幼儿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小兰常常出现心跳加快、肌肉紧张、脸色泛红等症状,进而与其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多次对小兰家长进行言语提醒以及交流,告知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经常赞美孩子,亲近孩子,鼓励孩子。然而,这些话语并没有受到家长的重视,他们认为孩子的行为只是一时的情绪而并不严重,最终导致小兰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出现一定的报复行为。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其实,只要父母愿意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心理问题知识并且能够与教师进行正常而有效的互动,便能够阻止事情的恶性蔓延。只要提升自身素养,才能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而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也开始更多地将目光转移到其中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在此背景下,家园合作便随之产生。而家园沟通,也成为当前讨论的重点话题。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拉近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进而在双方的努力之下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之下尽情飞翔。
        参考文献:
        [1]刘亦真.手拉手共建家校和谐--利用家园有效沟通提高家园合作关系的策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154-154.
        [2]柯曦萍.新时期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21):168-168.
        [3]钟文平,李青.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6(06):287-288.
        [4]陈智慧,刘慧敏.情理交融 家园共育——略论幼儿园教师与问题家长的沟通策略[J].赢未来,2017(10):261-261.
注:本文系(课题名称: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课题批准号:KZ2017001)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