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吴陈飞
[导读]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至今还将成绩作为衡量一名学生最为重要的指标

        吴陈飞
        宿松县第二中学   246500
        摘要: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至今还将成绩作为衡量一名学生最为重要的指标,与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背道相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促进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教学方法,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出发点,教师们可以应用此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此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高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展开问题教学,促使学生在问题环境中高效获取数学知识、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
        在传授教学理念下,教师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达到预期等方面,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新时期和新理念下,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课堂追求的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和基础。高中数学教师经过实践认识到了问题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并且尝试将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希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上促进他们数学思维逐步形成以及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以问题为载体,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单一的问题教学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难以自主进入问题中。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们将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创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教学,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促进他们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提升。高中数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不积极,当教师采取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时,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状态发生了转变,学习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
        例如,学生在学习“空间直角坐标系”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便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同学们认为飞机撞机的几率大还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的几率大呢?”学生纷纷指出了汽车的几率大。教师继续问道:“为什么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不易发生撞机事件呢?”很多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影视材料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将经度和纬度确定行驶方向的答案提了出来,教师也将高度补充进去,教师由此引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在讲解新知时,教师结合学生初中学习的数轴知识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又进行了提问,将“决定数轴的因素有哪些”、“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怎样表示”、“空间中怎样表示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呢?”等问题引出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并将确定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坐标轴方向”、“单位长”等知识点详细地讲述出来。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们兴趣很高,课堂参与度随之升高,有利于他们快速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知识点。
        二、变化提问方式,锻炼学生思维水平
        在引入问题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们采用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动性不强。新课改重点突出了学生课堂主体的重要意义,并鼓励教师们逐步改进教学策略实现这一目标。经过实践探究,很多教师将问题教学法进行了创新,通过变化提问方式展开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自主提出并解决问题。高中数学学科知识难度很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可以变化提问方式,自己提问或者鼓励学生间相互提问,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思维水平得到锻炼。
        例如,学生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可以先结合学生认知引出“孙悟空怎样也逃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实例,问道:“如果将孙悟空看做数学中的一个点,如来佛祖的手掌可以比作什么呢?”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并将“平面”回答出来。

教师随之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个用字母标记了各顶点的长方体,说道:“同学们已经对长方体十分熟悉了,接下来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问和解答关于长方体的知识点。”学生们立即展开思考和互问互答,有的小组成员将体积、表面积等知识点表述出来,有的小组成员将面与面相互平行、线与线相互垂直的问题阐述出来。联系学生小组互答情况,高中数学教师由此引出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并将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讨论和交流,逐步促使学生能够分别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表示三者间的位置关系。在变换了提问方式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更高,课堂参与度更强,思维水平也由此升高。
        三、创建探究问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受到了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们在课堂中通常表现的十分乖巧,很难对某一知识或者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也会受到限制。新课改教学理念赢得了教师们的认可,他们也借此进行了课堂创新。高中数学教师尝试创建了探究问题情境,将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引入课堂,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他们探究能力和水平,为其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方程”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还记得圆的定义是什么呢?”很多学生将“与圆心距离相同点的集合”等知识点阐述出来。结合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直接呈现出一个圆形,继续问道:“图中哪个是定点,哪个是动点,确定圆的因素有哪些?能不能用一个方程表示一个圆呢?”学生再次进行深入思考。学生们立即陷入思考中,教师们也由此展开圆的方程教学活动。随后,教师将一个圆形放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并将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展示出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圆的方程。在探究式问题情境中,很多学生只能够利用点到点的距离列出方程,教师由此引出圆的方程计算方法,并促使学生继续思考表示圆的方程的特点,以此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动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就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教师将生活实例作为例子呈现在课堂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还可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当教师将生活例子引出来后结合生活案例进行提问,以此激发学生思考动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问题教学,将问题渗透到含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中去,促使学生们在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随机抽样”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将历史上经典的美国总统选举调查事件讲述出来,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预测结果和选举结果会有初入呢?”有的学生表示调查人员不代表全部人员意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学生表示调查中出现了错误。教师随后又将质检员检查食品安全的例子列举出来,促使学生思考“怎样选择商品进行检测才能够确保食品达到标准水平”,并由此引出“简单的随机抽样”的概念。在后面讲述简单的抽签法和随机数法过程中,教师也是借助熟悉的班级选择座谈会人员、公司进行抽样检测等内容展开。在熟悉的生活化案例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更喜欢动脑思考问题,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也有利于他们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道理。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师秉承新理念将问题教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并将之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思维水平、探究能力、思考动力不断提升,同时实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其后续应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以及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逯小珍.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新课程(下),2015(10):108-108.
        [2]马富强.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学周刊,2015(02):47-49.
        [3]韩春亮.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教育,2015,000(022):P.210-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