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的有效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刘勇康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刘勇康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岗镇四德小学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简要论述了几种有利于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纯属一家之言。
        21世纪的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显然已经不能在适应当今新时期对于教学的要求,急需做出大的改变。追求有效的教学是当前教学努力的一大方向,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习真正发生,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感觉到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使其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教学
        一、优化课堂导入,推进高效教学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的。好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本有关的录音、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本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本有关的精彩对话等。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笔者就以学生喜欢的折纸导入,结合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引进教学内容。导入部分以活动贯穿:把七分之四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比赛看谁算得快。再如,在教学《圆》时,笔者就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寻宝,老师得到这样一张寻宝图:“宝物在离你右脚4米的地方”。宝物会在哪儿呢?想一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不断反馈与发现中,一点、两点、三点,多媒体视频上渐渐呈现出一个“圆”。教师引导:“这是什么图形?你会画吗?让我们试着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请拿出圆规开始作图。”待学生画好圆之后,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更加专注于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了学生之后听课的效率,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组织游戏活动,强化知识掌握
        小学生更加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师如果能够以教材内容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选择一些有趣的游戏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笔者就采取了游戏情景的教学方法,即游戏“找朋友”。

首先,给全体学生每人一个特殊的数字编号,让学生根据编号找出其所有的因数,学生慢慢会发现每个数字编号的因数都在全班的编号以内;接着再让学生找一找自身学号数的倍数,并且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是否还有其他的?借助这个小游戏,让学生经历一番探索的过程,从而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重点。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生活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能够在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并且有效地实现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笔者就根据生活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周良即将步入大学,在大学笔记本电脑几乎成为标配。这几天,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商场也挑选了一款合适的笔记本电脑。周良看中了一台标价为8000元的电脑,对于这一型号的电脑,三个不同的店铺有三种不同的优惠:第一直接八折进行促销;第二个是每满2000元,给予500元的优惠;第三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先打九折,而打完折后超过3000元的部分,再打六折。那么,在哪家买更加实惠呢?对于这样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生都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在笔者的积极引导下,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下,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8000×80%=6400(元);二、8000-8000÷2000×500=6000(元);三、(8000×90%-3000)×60%+3000=5520(元)。通过比较发现第三个最实惠。
        四、借助教应用题,提高逻辑思维
        应用题型的解答包含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找寻正确的解决思路等,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多做应用题自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现有的研究表明,那些在解决应用题上比较费力的学生,基本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题干的解读上,其中隐藏的某些条件不易察觉。这就导致了解决问题的困难。基本的理解能力是解决应用题型的基本素养,学生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用数学算式列出相关的条件,提高对题目条件的认识。
        例如,做一块重量600克的面包,需要面粉、鸡蛋和糖的比为3:2:1,那么面粉、鸡蛋和糖各需要多少克?我们可以将每种原料的比例相加,即3+2+1=6,总共是600克,一共是6分,那么每分的克数就是600÷6=100,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对题目已有条件的解读,解读正确了,最终的答案当然也就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以上所言仅是笔者个人的见解,肯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诸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找到更有效的策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丹.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04):172.
        [2]齐明清.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6(31):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