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刘杉杉
[导读]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刘杉杉
        阳信县第二实验小学251800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仅是依据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考核准则,没有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至于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状态,无法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思维能力包含的内容较多,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放松,而后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还要把握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为现阶段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对任何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兴趣的提升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要在课堂内导入趣味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而加强学生对抽象化内容的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依据课本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重难点知识内容。?
        比如在学习《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师就可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扮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对多位数除法的运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其次,教师要将班级装饰成蔬菜店,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板与顾客的角色,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售卖货物,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表现内容指明算术问题,帮助学生加深除法运算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散学生创新思维,逐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抒发学生内心中的情感,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环境,以幽默化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而后,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避免学生的缺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内容,使学生在逼真的场景中增强学习体验,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将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三、联系生活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实践活动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重要途径。再加上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为此,教师要深入教材内容,将实际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以此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内容,继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
        比如在学习《小教练-统计》时,教师就可导入生活化内容,引领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运算方法,进而提升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首先,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活跃课堂氛围,并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字,集中学生注意力。而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怎样分析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从而将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方式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利用生活化问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如家里有多少人是在饭后观看新闻联播的,或是观看其余的节目?以此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根据绘画的统计图计算平均人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设计独特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问题途径,然而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无法有效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教师没有过多地重视解决过程,以至于学生具有不认真的学习态度,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质性内容,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技巧也没有掌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仔细探究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明确问题考核的知识点,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串联数学内容,从而通过不断地指引加强学生的解题效率,加深学生的印象,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结果,以此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像是在学习“年月日”的内容时,教师就要重点讲解数字之间的联系,而后借助年月日天数逐渐减少的问题,巩固学生对平年与闰年的理解,建立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进而有效实现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入实际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解决能力,进而借助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以此不断推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6,(8).261.
[2]吕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浅析[J].神州,2017,(34).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