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袁丽平
[导读] 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总趋势

        袁丽平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丽雅小学校      644100
        摘要: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总趋势。教师认为:有效教学目的的达成是师生之间的合力的结果,即:既需要教师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需要学生积极地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并在接受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上两点入手,并在遵循生本理念的原则下,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有效教学存在片面性的认知:他们认为有效教学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为此,教师运用捏烂揉碎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不注重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数学学习空间,也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导致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加深对有效教学的认知,真正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入手,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授课,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在接受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数学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图形掌握能力
        游戏教学有以下两点优势:优势一,学生可以享受游戏中的乐趣,激发他们的竞争激情,提升个人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优势二,教师可以构建数学知识与游戏实践的连接,真正让学生在解答游戏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注重从运用以上两点优势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将游戏与教学进行完美融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构建具有趣味性以及开放性的游戏情境,真正让学生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促进他们图形掌握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图形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各个图形的特点,并运用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图形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点,创设游戏。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后,教师创设如下游戏:引入猜词机制,即让一位学生用语言描述目标图形,而另一位学生根据前一位学生的描述,猜测图形的形状。教师规定的答题时间为2分钟。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简单介绍学生的答题状况。小洛说:“你可以联想我们生活中的衣钩。这个衣钩最像什么形状?”小陈说:“三角形!”小洛说:“水杯的底部是什么图形?”小陈说:“圆形。”通过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调动学生游戏兴趣的同时,真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图形,猜测图形,真正促进他们图形掌握能力的提升。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数字计算能力
         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教学模式,即让学生为了集体目标,相互帮助,相互协作,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在维护良好合作秩序的同时,提升合作教学的高效性,真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三位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合作教学机制,真正为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规则性的合作摸索,真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三位数加法的计算规则,并出设相应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结合他们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夯实学生的计算基础知识。第二点,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融入到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促进小组合作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三点,制定合作规则。教师制定如下的规则:教师随机出五道数学题。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需要在三分钟,答对个人面前的数学题。假如本组学生全部回答正确,则该小组得一分。教师给与得分最多的小组,相应的物质奖励。第四点,巡场观察。教师巡场观察的重要目的 :目的一,通过巡场观察,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计算学习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学生的讨论秩序,避免学生出现“跑龙套”的状况。目的二,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具体做题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第五点,展示成果。通过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些学生积极帮助成绩较弱的学生;有些学生为了不给本小组拖后腿,积极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习计算的规则。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真正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提升整体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三、采用生活教学法,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气息”,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心理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连接,让学生以生活的视角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诠释生活情景,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增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线段、直线和射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即引入生活化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物品的特点,加深对三种线的认知,并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他们联想三种线相关的生活物品,真正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增强他们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在讲授知识前,教师在多媒体上,引入如下三个生活化情境:一根签字笔、一只照灯的手电筒,还有一张地平线图片。与此同时,教师讲解三种线的特点,并让学生将三种线与上述情境,进行一一对应,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具体的原因,并结合他们的看法,进行针对性引导,真正让学生更为科学、高效地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们可以找到哪些具有上述三种线特点的物品?请说明具体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性引导。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小洛说:“在生活中具有线段性质是物品有直尺、粉笔、钢笔等。因为上述物品的两端不能无限延伸;在生活中具有射线的物品有正在发光的手电筒、激光射线等。因为上述物品的一端可以无限延伸;在生活中具有直线的物品……”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授课,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真正让学生更为直观和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度。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明晰高效性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平兴.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
        [2]许秋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2016(12)
        [3]杨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探[J].天津教育.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