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平
塔里木高级中学 新疆 阿拉尔 84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构建有效课堂逐渐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新课改各项教学目标的落实会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将立足于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简而言之,有效课堂可以视为一种能够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并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课堂形态。从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来看,最核心的依据就是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学习,即是否取得了发展与进步。同时,对于具体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强调要不断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具体的教学手段,这也是提升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原则。为此,教师应该对新课标的内容进行认真的研读,并将其作为调整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此外,随着教学情况的不断变化,还应该及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调整,以此来使教学活动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1.活用现代技术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现代教育科技逐渐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具体来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以往静态、单一的知识内容转变为动态、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比较直观的形成呈现出来。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从而使以往比较枯燥和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来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良好的起点。
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我会通过投影的方式,把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投影图上面对应的投影会产生怎样的改变,以此来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对点、线、面之间关系的理解。再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为例,这一节主要主要讲述了棱台、棱柱、棱锥等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我发现一部分学生的空间感知与想象能力是比较弱的,仅仅借助平面内的作图,很难使这些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于是,我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几何体的模型。同时,这个模型可以从不同方向转动,所以有利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初步理解,而且在动态、生动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的意愿。
2.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认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需要将“教”的课堂结构逐渐转变为“学”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与点拨的作用。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巩固,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
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为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同时,为了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我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具体来讲,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引导性的问题:(1)lnx+2x-6=0,对于这个方程,能不能求出解?如果不能,是否可以得到方程的近似解?(2)什么时候将计算过程终止,并取得近似解?(3)在选择近似解的时候,是取最后一次a,b,(a+b)/2,或者是其他的?然后,学生通过问题思考的方式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完成问题思考之后,我让学生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对二分法的定义及其主要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发动态资源
叶澜教授强调:“要通过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并将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是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程进行随机开发以及适当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动态生成的合理采用,能够充分展示出课堂的真实与精彩,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发展与进步。
为了有效开发动态资源,我主要会采用以下措施:第一,放大亮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时出现一些思维的闪光点,所以我会将其作为动态资源的切入点;第二,巧妙利用错误资源。对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我会引导学生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第三,捕捉学生存在的疑问,尤其是当新旧知识经验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会及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最终,通过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强化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该不断为学生构建更加生动多样的课堂形态,并将其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这样一来,可以不断表现出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进而构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金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校园(下旬刊),2017,(1):75.
[2]郭勇.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