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华玉
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646000
摘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构成,掌握系统化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但是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较多,涉及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难理解、知识混淆、“张冠李戴”等诸多问题,致使学习效率低、效果差。本文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设置合理教学目标和建立概念图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系统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系统
元素化合物知识通常包括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个方面内容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贯穿化学学科的始终。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庞杂、琐碎,学生不容易记忆而且容易混淆,从而影响了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效运用,因此提高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整合利用能力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如何优化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系统教学进行一番阐述。
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推动教学过程开展
提问是有效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和感知认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元素化合物的基本内容,提出与自然和生产生活相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此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效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
例如,在教授学生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问题及对话如下:
师:同学生们,大家知道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那么大家能不能说出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呢?
生:钠是11号元素,属于第三周期,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形成Na+。
师:非常好,那么镁元素呢?
生:12号元素,也是第三周期,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形成Mg2+。
师:非常好,那么硫元素呢?
生:硫为16号元素,同样在第三周期,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这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效了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
二、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广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向,是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能够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匹配,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有效控制教学的难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能够循序渐进,优化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建立概念图,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多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也都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死记硬背,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不能做到有效的运用。据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并引导学生理清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能够根据特定的标准建立元素化合物概念图,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完成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化系统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时,本人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构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以铝元素为例,所制作的思维导图如下所示:
这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进行强化训练,发散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思路更为清晰,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技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展开系统化的学习是提高高中化学整体化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要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实现灵活运用,奠定化学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丽霞.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8.
[2]班英.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与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