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活问题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杨大厚
[导读] 教育依托于生活,教学内容更是来源于生活

        杨大厚
        哈密市第四小学
        摘要:教育依托于生活,教学内容更是来源于生活,展开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得到发展。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和生活更是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适当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问题;小学数学;应用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知识过于理论化,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接纳性,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1]。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科目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都能取得有意的成绩,但却没有形成数学素养,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生活融入知识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不完善,无法自行将理论知识融于实际,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引用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看待数学问题。
        一、生活问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完善,对外界的以为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具体化。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且自制力较差,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学科,成了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1]。想要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堂更加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热情,以便于教师展开后续的教学。学生也能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意义,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问题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更加亲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结合生活元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魅力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该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课堂的中心从知识向学生转变,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抽象,小学生本身对数字并不敏感,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放弃数学的学习[2]。在课堂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能够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将生活带入课堂,为学生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用纸做好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等的纸币,并为学生提供橡皮、尺子、铅笔等教辅工具,并标记好每样文具的价钱,以“开文具店”的方式进行该课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陈旧感,更是对加减法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这种教学模式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二)利用生活优势,注重教学方法
        要想将生活更合理的融入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合理的选择教学素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采取正面的素材[2]。在进行素材的选取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阶段来选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利用生活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资助学习。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复习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为学生讲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共同点,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让学生自行完成长方形向平行四边形的转变,带领学生自主利用直尺完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作画。教师也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便是李,让学生对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感兴趣。
        (三)结合信息技术,多锻炼多实践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已经在课堂配备了信息化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带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数与统计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前统计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将信息制作成统计图,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中的信息。榆次同事,教师应该鼓励自主作图将生活中的问题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增加课堂形式等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将数学的抽象化转为具体化,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3]。
参考文献:
        [1]孙亚军. 如何让生活情境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000(014):192-192,193.
        [2]谢清.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走进生活[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4):00063-00063.
        [3]袁怀远.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