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期   作者:彦 飞
[导读] 要想取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且帮助学生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彦 飞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永安小学,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要想取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并且帮助学生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就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知识点,也要教授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正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该文就主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如何使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锻炼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对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整体学习能力有着巨大的帮助。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进程当中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学习氛围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学习习惯,当外部环境较差时,也能够控制自身的行为,帮助其更好地吸收知识[1]。同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之下,多数教师是使用“灌输式”教学来教授知识,因此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高,一旦毕业或者是放假在家之后就很难做到自己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就培养全面思维能力,能够让小学生自身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没有教师和家长在身边时自身也能够主动学习。这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未来的中学和高级教育阶段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在步入社会时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对于个人的整体成长来讲是十分有益的。
        1.2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当中已经提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的不断加强,对于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不仅是拥有过硬的知识,并且也要拥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2]。这种素质能力要求不是依靠课堂学习知识点就能够达到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就需要从小学入手,尤其是从数学这一课程入手,通过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养成全面的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这在后续的工作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这个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有着全方位的成长,因此这是服务和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
        1.3有利于创造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知识点,并且做数学习题来进行巩固,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在分数上有很直观的体现,但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以及课堂氛围的创建来讲是没有太大好处的[3]。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将课堂完全交给教师之后,学生就只是一味地听课而没有积极地参与,这样长久以来会导致热情下降,对于课堂的期待性也不高。而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着重培养全面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的重点,并且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主动参与相较于以往的被动接受来讲,能够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上课体验,并且增强学习效果,这对于后续的数学教学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方法
        2.1重视感性经验积累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鼓励其细心观察、动手操作,积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进而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虽然可以对圆周率的约数等基础知识形成准确记忆,但对圆的特点却缺少深刻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将“割圆术”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直尺、线等工具来测量圆的直径与周长,计算圆周长与直径间的关系,并通过剪裁圆形纸片的方式来验证“割圆术”,最终确定圆周长与圆直径间的倍数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对“圆”这一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为之后学习圆锥、圆柱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奠定基础,并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思考的核心动力,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鼓励其投入到对数学知识与问题的思考探究活动中。例如,在教授“年、月、日”相关知识时,教师如果单纯向学生灌输大小月、二月、平年、闰年等知识,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分组制作日历,并将自己的生日、爸爸妈妈的生日以及重要节日标注出来,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2.3加强专项能力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面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时,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明确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薄弱环节,并据此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面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围绕某一数学问题展开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究,并判断哪一种解题方法最简单。针对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现实案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从多个案例中总结数学规律与公式,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与概括能力[4]。
        2.4开展多样化教学实践活动
        现状之下,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普遍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知识点上的理论教学,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并没有相应地重视,因此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即可,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出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因此慢慢地就丧失了兴趣。再加上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天性好动,喜欢做游戏,而只是一味地在课堂当中听讲会大大地磨灭且积极性。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后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强化记忆。例如,教师可以举办乘法口诀记忆比赛或者是应用题大赛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通过这种游戏竞赛也能够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通过这种奖励机制激发起游戏好胜心,最终达到培养全面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思维品质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会军.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技资讯,2019,17(30):133-134.
[2]李祥珍.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75-76.
[3]郑新如.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95-97.
[4]张丽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