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君
博罗县园洲中学
摘要:在当前新课标的教学环境下,在历史学科教育中对于学生进行培养应该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这需要针对历史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获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历史课堂。但是,在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历史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因此,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基于核心素养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几个方面展开探究,结合历史教材分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课堂模式
引言
进入初中后,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这是对于培养学生历史观的重视,能够通过完整历史线索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历史学科,给学生讲解正确史实,推动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因此,优化和改善初中历史课堂模式,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更是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历史学生奠定学科能力基础。在践行课堂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从实效性、创新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这时候的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动意识和思考能力,具备较为完善的学习和辨别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重点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让他们通过一个个历史事件来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认识,从古今现代的杰出人物身上去学习优良的品质,以此为模范榜样塑造自身的思想素养[1]。其次,从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能够是非分明,从史实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学习历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从无数的历史事件中能够看到国家的发展历程,然后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英雄豪杰的感人故事。
二、基于核心素养建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发展多元教学理念,建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了能够给学生构建更加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创新和发展自身的教学理念,这是推动教学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只有教学思维转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给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围绕着培育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往是给学生围绕着课本上的基础内容展开的教学,但是学生难以收获到更多有效的延伸性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打开教学思维,运用时空观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明清相关的历史事件中,能够将其放在历史时间轴中进行前后历史的对比,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环境中进行空间意识的培育[2]。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更加全面的历史学习能力,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借助信息技术营造情境,促进学生感受历史氛围
随着新时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课堂上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的先进化革新。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等方式在历史课堂上给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境,打造“沉浸式”的课堂环境[3]。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历史相关的影视,视频资料给学生在课本文字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观看历史事件的影视过程中加深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感悟,能够在这种更加真实的教学氛围中更加贴近历史事件。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立体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电子课件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能够进行交互式学习,通过微课等教学模式来增加课堂的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堂问题进行导学,让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课堂节奏进行知识点的掌握。
(三)开展历史实践教育活动,加强课堂互动教学作用
历史课堂除了可以在教室内进行,还可以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比较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等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带领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可以去一些历史博物馆或是英雄纪念馆进行历史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参观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边浏览边结合教师的讲解,加深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在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通过一些故事的介绍等,对于课本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中去理解历史,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此外,教师在课堂还可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通过“我的历史观”等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于每一段历史事件的认识和体会,这样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的形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对于历史更加感兴趣[4]。
(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围绕史实进行拓展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这样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探究活动,围绕着本节课所讲的历史事件进行探究和分析。学生可以分工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课前准备好上课需要讨论的内容,然后在分组的过程中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搜集的史实资料。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一课时,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去。这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拓展性,增加历史课堂的内容,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给学生构建起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创新的历史课堂上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一个具有全面历史观的人,培养对于历史的兴趣,促进终身学习历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国波.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0045-0045.
[2]郝海燕.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探讨[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0):377.
[3]梁立.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 000(014):P.27-27.
[4]刘建明.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9, 000(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