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斌 夏友军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
湖北省团风中学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的教学课堂当中逐渐加入了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并且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国家事业获得稳定发展的必备内容。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习题设计展开讨论,目的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通过习题的设计,了解课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此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习题设计
当今的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的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对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从传授知识向传授综合素养转变,也由原来的传统灌输教学转变为探究性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确保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逐步贯彻对核心素养的意识培养与开发。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科目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当今的教学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习题设计已经成为了教学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这也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更坚实的基础。结合当今高中的历史课堂,为了更好地渗透历史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获得历史知识,能力与方法,并在不断的基础学习当中获得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的任务是中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上,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当中养成的一种稳定性的历史学科思维品质,并通过不断的日常积累,才能够确保历史知识能够综合地反映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只有在教学活动当中始终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的树立对历史的认知。总之,习题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课标于考纲的总体要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市重要的载体,综合的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作出准备。
一、传统教学下的习题设计的不足
(一)习题容量大,内容简略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课上讲述的历史知识,学生可能无法获得深刻直观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历史学科意识,就应当在课后布置一定的习题,通过习题的设计帮助学生获得更深的理解。同时,教学的重心始终在传授与学习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必须在课后环节设置一定的习题,帮助学生仔细的筛选关于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习题获得自信心。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当今习题设计的缓解过程当中,习题内容并不能够适应学生。习题的整体设计粗略不利于学生理解,同时较多的习题容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二)形式老旧,效率低下
传统的教学束缚了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意识,教师在讲授完知识之后,布置的习题往往不能够适应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每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点,而大多数的习题设计只停留在了表面的知识上,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更多的是运用核心素养意识去理解和运用较为关键的史料内容。由于习题设计的形式老旧,内容零散,对材料的挖掘也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学习习题内容时效率低下,无法与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匹配。
(三)题型单一,内容简单
教师需要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够确保习题的设计是利于知识的巩固,而不是局限在应付式的教学,学生进行习题教学,为了强化知识和练就技能,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而教师设计的习题往往题型单一,缺乏针对性,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不利于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养成,同时,过于简单的习题设计导致学生缺乏了培养实践性和理解性的能力,久而久之就缺乏了一种对于习题认真的态度。
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含义和意义
新课标明确高中历史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总体来说,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点要求:1、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养成对历史学科特有的价值观念,以及对历史史料特有的解释能力。2、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唯物史观点、史料实证观点、历史解释观点等内容,让学生养成多个方面的核心素养。3、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并通过历史的整体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优良作风和习惯。因此,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基础的知识传输来说,更需要的是学生增长对于自身知识的主动接收能力,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律和趋势,就应当在教学当中不断发展进步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教学的整体内容,帮助学生养成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了解历史内容,从而养成对历史的一种探究思维。同样,习习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基础的知识下,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习题过程,促进综合素质的养成,也更好的落实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习题设计的具体措施
1、依据史料材料,引导学生探究
历史学科的课本内容往往是固定的。需要通过对史料的了解来加入到教材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这就需要真实的史料文献做好补充,才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历史事实进行认知与理解,帮助学生启发对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样,史料材料的加入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具体的认识历史事件。
例如,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一张图片展开,图片内容为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去签订《马关条约》时的照片,通过一些史料材料,找出当时具体的资料描述,让学生体验一下双方谈判时的心情,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当时外交时清政府的整体背景,更好的体会清政府的无能以及霸国的丑恶嘴脸,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时,史料材料需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它一般分为文字型史料和非文字型史料,非文字史料就包括古乐、建筑、文物等,虽然他不同于文字型的表达,但是也能够更好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再使用史料材料时,应当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影视作品。因为虽然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大多数影视作品都是经过美化和处理后的,不能够具体的体现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养成严谨性的历史学习内容。在设计习题环节当中,教师应当根据一定的教材讲解基础,引导学生更多地利用课本的教材和相关的史料内容进行探究。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在参观过程当中要求学生结合某一个专栏内一定的文物,图片等内容,了解当时朝代的演变过程,并通过教材的学习对比,形成书面的观察报告,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结合实际生活与实际的观察感觉,体会历史学科的内容。并能够通过这种观察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整体全是能力和解释能力,从而提高自主探究性。
2、调整习题内容,把握课标要求
设计习题内容时,应当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内容,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受到重视,同时对于历史学科来说,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通过习题减轻学习的负担,同时加深理解。习题内容必须精简高效,教师必须严格地按照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按照教材的内容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内容。习题的设计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力和理解力为主,而不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负担和压力或者让学生通过习题方式增强学习的强度,而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对于历史学科自主理解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习题的练习获得自主的核心素养提升。
3、对习题进行适当的思维引导
历史学科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整体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发展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让学生养成对课程内容更深一步的了解,给更多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才能够让他们以更加准确的观点去认识历史学科的内容;同时在这个阶段,必须始终保持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
例如,谈到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古今中外关于开放和闭关政策的史料内容,让学生通过史料记载,仔细的思考对外开放是重要的吗?在引导的过程当中设置一定的习题,学生也能够在这种过程当中以更加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将自己的思路发散开,认识到历史发展与开放外交是相互关联的。在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地搜集资料,通过积极主动式的查找,了解对外发展关系的多种角度,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当中养成自己的思维意识。
4、增加习题形式,多元化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整体要求下,多元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地贯彻到了教学课堂当中,通过针对性、具体性、科学性的训练,加强习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整体的思维能力。
例如,开设有关历史方面的主题活动,如考察家乡的历史遗迹,可以包括纪念馆,故居等。这种主题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兴趣去接触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结合所学的基础内容,将考察的记录整理成一篇文章,或者配上自己的图片与心得,在班级内展示成果,通过互动与交流,结合历史与现实的整体感知,提高对资料实时的搜集整理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的主题活动增强了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也帮助习题的过程,通过探究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提升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5、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素质
习题内容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批改,并对每一位学生的作答情况做好正确的评价。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习题设计的作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学习的不足,就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完善各种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能够在习题的环节中了解自身的学习特点。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学科有些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通过正确的评价机制也能够更好地减少这种问题的影响,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兴趣去完成习题,促进养成良好的完成习题习惯。只有学生从本质上提高了对于完成习题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在历史学科当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时习题设计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全面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做好充分的基础。教师之间需要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当在自身的能力范围下,研究历史内容,更好地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为主,通过制定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对习题形式的完善以及提高习题设计的效果,总体上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基础的准备。习题应当是以减负的目标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作为重要的环节应当是中保证针对性,具体性地适应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育改革的要求,习题设计环节应当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
参考文献:
[1]彭亮,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考试题命制[J].中学历史教学,2018(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J].历史教学.2018(3);3-9.
[5]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4):74-75.